第十八章

关灯
    陆清则抵达西苑时,百官基本都到齐了。

     端午的一整日,大伙儿都不得消停,清早起来点名,拜见皇帝,再举行划龙舟、射柳等活动,晚上还有个端午晚宴。

     陆清则在心里类比了下,大概就是小学生郊游、大型团建活动与公司年会领导发奖结合体。

     等了会儿,宁倦便也从乾清宫过来,携领百官,去往皇家园林。

     陆清则走在前头,身边就是卫鹤荣。

     卫鹤荣今日的心情似乎不太好,虽脸上看不出来,但往日还会与人虚伪客套几句,今日却笼着袖子谁也没理,不知道又在盘算着什么。

     陆清则不过瞟了一眼,老狐狸腾地扭过脸,敏锐地捕捉到他的目光,露出个不阴不阳的笑:“陆太傅,别来无恙啊。

    ” 难得的好日子,陆清则懒得和这老狐狸掰扯,果断低下头,剧烈地咳了几声,十分虚弱:“挺不错的,多谢卫首辅关心。

    ” 话罢又继续咳嗽,咳得周围的人听着都面露不忍。

     卫鹤荣:“……” 卫鹤荣当然看得出来陆清则是故意的,但看他咳嗽得唇瓣发白的样子,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低低哼了一声,竟然也没说什么,袖袍一甩,便将他抛到了脑后。

     陆清则表演完了,慢吞吞地收回帕子。

     除却五年前,那场关于小皇帝的讲师与上朝的风波外,这几年他们按兵不动,卫鹤荣再未吃过瘪,行事也愈发张狂。

     但他又有着令人发指的小心谨慎,做事不留痕迹,整个卫府也被围得密不透风、宛若铁桶,吏部也很难安插进新人。

     原文里视角在主角那里,对宁倦的描写自然没那么多,仅用一句宁倦十九岁时掰倒了卫鹤荣带过,并没有过多详写。

     好在朝中已有些大臣暗中投靠,又有冯阁老的明面支撑,至少现在,宁倦过得比原著里好得多,不再孤立无援。

     只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根除卫鹤荣在朝中的势力。

     陆清则抬抬眼,注视着少年挺拔的背影。

     原著里的暴君太孤独了,短短的一生极为仓促,纵然坐在龙椅上,接受着万民与百官的朝拜,依旧是孑然一身,死后为万人唾弃,只余骂名。

     他想要让宁倦被万人拥护,青史留名。

     登龙舟时,百官列在岸边等着,陆清则一扭头,却发现卫鹤荣不见了。

     一堆人在逐渐攀升的日头下等了许久,也没见人回来,逐渐都有些不耐了,用眼神交流着对卫鹤荣的不满。

     平日蛮横无礼就算了,这时候还敢如此! 今日园林里人多,京营与锦衣卫都在巡逻当值,郑垚也在列中。

     宁倦漫不经心地递去个眼神。

     俩人在人前从不接触,养出了很高默契,接到宁倦的眼神,郑垚眨了下眼,隔了片刻,就寻了个由头转身离开,去派人探消息了。

     宁倦收回视线,脸色很平静:“卫首辅恐怕是有事耽搁了,我们先上吧。

    ” 上了龙舟,陆清则就站在宁倦身旁。

     湖面风大,清晨的风凉丝丝的,陆清则身子单薄,袖袍被风鼓起,猎猎而动,玉带勒出的一把细腰格外明显,几乎让人担心他会被吹进湖中去。

     宁倦看得皱眉,侧身替他挡住风。

     众臣:“……” 各样的目光横扫而来,几个御史眉目严肃,低声咳咳。

     陆清则张了张嘴,想让宁倦别这么招人注目,结果不慎吃了口风,蹙着眉偏头闷咳起来。

     龙舟上也没有船舱可躲风,宁倦果断扭头:“朕忽然有些头疼,让龙舟靠岸。

    ” 众大臣:“……” 麻了。

     这才开了不到一半! 您哪里是头疼,您是心疼还差不多。

     陆清则揉了揉额角。

     现在该头疼的是他了。

     龙舟很快掉转,回到了岸边。

     宁倦握了握陆清则的手,只觉得冷冰冰的,跟团雪似的,眉头皱得更深,又吩咐长顺去拿袍子来。

     陆清则欲言又止:“陛下,现在是五月。

    ” 天上那么大一个太阳,你是想热死老师吗? 宁倦:“那我替老师焐一焐。

    ” “不成体统。

    ”陆清则果断把手抽回来,“大庭广众之下,像什么样子。

    ” 宁倦眼底流露出一丝阴郁的不甘。

     因为他现在势弱,所以连在其他人面前给老师焐焐手也不行吗? 若是他掌管大权,谁敢说三道四? 陆清则没注意宁倦的眼神,但能感觉到小少年不太开心,左右看看,踮脚凑到他耳边,压低声音:“晚上再说,去做你该做的事,不要任性,听话。

    ” 暖暖的气息拂过耳畔,还有熟悉的淡淡梅香,宁倦的耳尖腾地漫上股红,一下就没声儿了,乖乖点头。

     平时卫鹤荣看得严,宁倦难以和外臣有接触,端午盛宴自然是一个接触的时机,趁现在卫鹤荣不在,得把握好时机。

     接触的大臣名单,都是陆清则根据原著记忆筛选,再由郑垚派人调查过的,都是未来会大放异彩、但目前还籍籍无名,所以也没被卫党拉拢的官员。

     这些交给宁倦独自来处理更好,他要是跟上去了,难免会让这些人产生“陛下还需要依靠太傅才能行事”的感觉。

     宁倦前脚刚走不久,前头忽然传来噗通一声,慌张的惊呼声乍起:“有人落水了!” “谁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