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药材直供

关灯
    县医院中药房的药柜前,王院长盯着空荡荡的"野生黄芪"抽屉,眉头拧成了疙瘩。

    最近流感爆发,县药材公司断货,医院连基本的补气药材都短缺。

    沈明珠适时出现,手中拿着捆扎整齐的灵泉黄芪,根须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院长,俺后山采药时发现了片野黄芪,您看能用不?" 黄芪表面的灵泉雾气被虎娃用"伪装符"凝成普通泥土颗粒,王院长接过时只觉手感沉甸,凑近闻见淡淡药香:"小沈,这黄芪的品相...比人工种的还好,你确定是野生的?"沈明珠点头,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后山采药记录",纸张用灵泉茶水染黄,记录着"第三生产队社员沈明珠,于后山北坡采得野生药材若干"。

     当天下午,药材检测报告出炉。

    虎娃早已在县医院的显微镜里安装了灵泉滤镜,使检测结果显示"黄芪甲苷含量达0.18%,远超《中国药典》标准"。

    王院长拍着桌子叫好:"这才是为人民服务的好药材!小沈,你能不能带个路,让医院组织'采药队'去后山采挖?" 沈明珠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为难地说:"院长,后山地形复杂,俺也是误打误撞才找到的。

    要不...俺负责采挖,医院按市场价收购?"她故意将"市场价"三个字咬得很重,虎娃早已算出,灵泉黄芪的药效是普通药材的三倍,定价却只高出五成,既符合"贫下中农让利"的革命精神,又能覆盖空间种植的隐性成本。

     谈判在院长办公室进行。

    三姑姑连夜赶制的灵泉酱菜摆上茶几,王院长尝了口灵泉泡椒,胃里的老毛病竟隐隐好转,立刻松口:"就按你说的办,但得签个'公社社员采药协议',免得有人说闲话。

    "协议由虎娃用灵泉松木纸书写,条款里暗藏"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断供"等免责条款,落款处的"第三生产队公章"是用灵泉泥土拓印的。

     首批灵泉药材送达医院那天,沈家全员出动。

    沈默诚用木材厂的运输卡车伪装成"革命物资车",车厢夹层里铺满灵泉艾草,既能掩盖药材的特殊气息,又能驱虫防潮。

    二姐坐在副驾驶,怀里抱着装灵泉党参的木箱,箱底刻着微型"稳神符",确保运输途中药材能量稳定。

     中药房里,李桂兰看着堆成小山的灵泉药材,低声问沈明珠:"妹子,你这后山...到底有多大?"沈明珠笑而不答,从木箱里取出株灵泉当归,故意让根部的金色须根闪了闪,又迅速用泥土盖住:"兰姐,反正够咱们医院用的,您就别问了。

    " 药材入库后,虎娃在地下室启动"监测阵",通过灵泉雾气追踪每一味药材的流向。

    当发现灵泉黄芪被用于急救科的重症患者时,他调整了药材中的灵泉浓度,使药效在24小时内缓慢释放,避免引起"病情突然好转"的怀疑。

    沈明珠则在护士站准备了"应急解释包",里面装着虎娃伪造的"民间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