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新疆10分钟血案迷局1

关灯
    第一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的日头总是格外灼人,五月末的棉田泛着青白色的绒光,热风卷着细沙掠过晾衣绳,将陈建军刚洗的蓝布工作服吹得猎猎作响。

    他握着半湿的拖把站在堂屋中央,橡胶鞋底碾过水痕时发出细碎的"吱呀"声,仿佛在丈量某种微妙的平衡。

     "拖干净点,别留死角。

    "妻子王某梅斜倚在床沿,粉色睡衣领口敞着,露出颈间那串喜子送的珍珠项链——那是她总在深夜抚摸的东西。

    陈建军盯着拖把在地板上画出的弧形,想起昨夜争吵时她甩来的那句话:"你个没出息的保安,管得着我跟谁交朋友?"此刻阳光穿过纱窗,在她眼角的细纹里织出金箔般的纹路,让他突然想起伊犁巷子里那家美容店,她站在玻璃柜台后对顾客笑时,也是这样的光。

     拖把桶里的水已经浑浊,浮着几根棕色长发——不是妻子的,是上个月他在衣柜深处发现的那绺。

    那时他刚把换季的棉被收进柜子,却在底层摸到个硬壳笔记本,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照片:王某梅穿着露肩黑裙,和个穿黑衣的高个男人碰杯,背景是"伊美美容用品批发部"的霓虹招牌。

    照片背面用口红写着"喜子哥留念",口红印边缘毛糙,像某种动物的齿痕。

     "几点了?"王某梅突然掀开薄被,拖鞋"啪嗒"落在拖鞋架上,粉色鞋面与地板上的水痕形成刺目对比。

    陈建军瞥了眼墙上的石英钟,10:58,秒针跳动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十一点出门吧,"她钻进被窝时带起阵风,将床头柜上的香水瓶碰得轻晃,"窗户开着通通风,别关死。

    " 他知道她在等谁。

    三天前她接电话时躲进厨房,用维语讲了半小时,挂断后哼着《达坂城的姑娘》擦口红。

    作为保安,他学会了观察细节:她最近总在午后涂抹那款玫瑰色唇膏,而喜子的货车每周三正午会经过棉纺厂后巷。

     陈建军拖完最后一块地板时,手表显示11:03。

    拖把在水桶里搅动的声音像某种深海生物的呜咽,他故意将院门留了道一指宽的缝隙,让穿堂风卷起门帘,露出墙上那帧褪色的结婚照——照片里的王某梅穿着红色工装,笑容比此刻柜顶的搪瓷玫瑰还要鲜艳。

     象棋摊设在棉纺厂后街的老槐树下,离他家正好500米。

    陈建军摸出皱巴巴的哈德门香烟,听着周围人争论"马走日"还是"马走田",目光却不时瞟向手腕上的电子表。

    11:10,他数到第七根烟蒂时,突然想起卧室窗户没关——不是说好了通风吗?他猛地起身,象棋摊主在身后喊:"老陈,该你出车了!"他没回头,鞋底碾过沙砾的声响里,混着某种不祥的预感。

     推开院门时,拖把水痕已经半干,在阳光里泛着蛛网般的裂纹。

    堂屋门虚掩着,门缝里漏出的光线像把生锈的刀。

    陈建军的手在门把手上顿住,闻到了某种甜腥的气息,混杂着妻子常用的雪花膏味。

    他想起三个月前值夜班时,在厂区角落发现的那只死猫,脖颈处有个碗口大的伤口,周围的草叶上凝着暗红的血珠,就像此刻门后传来的味道。

     "小梅?"他的声音撞在墙上,弹回时已经变调。

    卧室地板上,妻子的拖鞋依然整齐摆放,粉色鞋面朝着床沿,仿佛随时准备迎接主人下床。

    但床上的人一动不动,被子盖到肩头,只露出半张脸——那张脸此刻血肉模糊,颅骨凹陷处嵌着几根头发,像被暴雨砸烂的棉桃。

     陈建军后退半步,后腰撞上茶几,发出"哐当"巨响。

    茶几上的小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