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醉仙桥世雄逢道祖 醴泉观钟吕试凡心

关灯
    第四回 醉仙桥世雄逢道祖 醴泉观钟吕试凡心 词曰: 夙缘有种省心早,访学真仙道。

    一饮琼浆醉思眠,水火自颠倒。

    花放时,婴姹双手抱。

    月明时,赏玩不知晓。

    幻境总非真,变态千魔今已了,不怕无常到。

    (右调《白雪吟》) 却说王世雄夫妇二人安心访道,将家事嘱咐长子金玉照管。

    己卯岁,世雄游于终南,至甘河镇桥畔,见二道者默然而坐,烟霞态度,霄汉精神。

    世雄知是有道,急忙上前作揖,道:“请问二位仙长,何仙下降?仙籍何方?今在何处名山洞府修炼?缘何至此?使凡夫得睹仙颜,真乃三生有幸。

    乞师指示来因。

    ”二仙笑道:“我二人虽然不是天上神仙,也曾算个出尘道士。

    生长朝代有殊,习艺文武各异。

    昨在蓬莱赴会,今朝欲往青城,至此少憩耳。

    子今被黜,尘情省矣,更有何求哉?”王世雄听这言语,知是真仙下降,遂倒身下拜,道:“弟子虽脱名缰利锁,不能跳出尘寰。

    本姓迷昧,未达修真之路;凡躯浊俗,难趋学道之乡。

    伏乞仙师赐一线之玄机,开愚朦之觉路,含恩感德,殁世不忘。

    ”二仙见其精诚,遂授还丹之诀,逐一指示,复嘱曰:“明春老君圣诞之辰,可复会于醴泉观也。

    ”遂向腰边取出一个小小的葫芦,又向袖中取出一个酒杯,满斟一杯,向世雄道:“此是玉液琼浆,世人难逢。

    饮此一杯,延寿一纪。

    子夙缘根深,今朝得遇也。

    ”世雄拜谢,执杯就饮。

    见此酒甘美异常,心中想道:“这样的美酒,何不多与我几杯。

    ”二仙即知其意,向世雄道:“饮此一杯,足睡七日,岂可多饮乎。

    ”即此别过,遂化阵清风而去。

     世雄见二仙化风而去,遂欲回家,忽然四肢发软,醉倒桥上。

    来往行人见有醉汉在桥,衣襟上有诗一首,云: 此人不是世间人,昔奉诏书降下尘。

    今日逢仙身醉酒,七天始得睡醒惺。

     众人俱道:“这个是醉仙人!”后将此桥遂名醉仙桥。

    此是后话,不表。

     却说王世雄在此桥上熟睡七日,却原来这甘河镇在终南山脚,离大魏村路有五六十里,却是通长安的一条大路,将醉仙人这句话早闻到金玉、金宝兄弟二人耳中。

    兄弟二人商议,一则父亲去游终南,数日杳无信息,亦有可疑;二则闻醉仙奇异,欲去看他一看。

    兄弟二人遂寻至甘河镇桥上,看见睡着却是自己父亲,见衣襟诗,情知是遇仙饮酒,醉卧在此,急忙雇了马车,将父载回家中。

    世雄酒醒,将遇仙饮酒之事细说一遍,众人嗟异不已。

    世雄自思时逢九月九日遇师得道,遂自号重阳;以自知省悟,义理昭明,更名知明。

    以二师传授口诀日与夫人参悟玄微,同修妙道。

    至庚辰二月,忽忆复见之语,别了夫人,往南山,上太白,一路探听醴泉观。

     原来这醴泉观在都县与盛厘县交界之处,离终南镇不远,于大魏村相去有二百里之许。

    那重阳一日走到终南山脚,看看日落西山,月升东海,旅店未逢,人烟疏少。

    心中正在彷徨,忽见林中照出灯火。

    重阳寻灯觅迹,走入林中,看见一座高大的房屋。

    只见一个老人燃着门灯,见灯上写着素字“贾府”二字,知是姓贾的,急忙上前作揖,道:“请问公公,此地就是贾府么?”那老人也还了一礼,道:“此地正是贾府。

    天已将晚,客人至此何事?敢祈说明,待我好去禀明主母。

    ”重阳道:“我是咸阳大魏村人氏,姓王,名世雄,欲往醴泉观进香。

    路过贵府,看天已晚了,上无招商,下无旅店,但见灯光,寻觅至此。

    见灯上写着‘贾府’,故知贵府姓贾,特来府上借宿一宵,未知可容纳否?”那老人道:“出门路过借宿,理之当然。

    但我家老爷去世,诸事悉听太太指挥,请客人少待一刻,待我去禀过太太,再来迎接。

    ”重阳道:“有烦公公。

    ”那老人进去,少刻就掌灯出来,道:“我家太太请老爷进去。

    ” 那老人关好大门先走,重阳后随。

    走进许多的廊房,来到一座客厅,但见房舍幽雅,屋角参差。

    走进厅上坐定,见两厢挂的是名人字画,山水清幽,风情潇洒。

    忽见一个十四五岁的丫头,捧出一杯香茗,少刻之间,只见厨中搬出丰丰厚厚一桌的大菜,器皿什物,精细不凡。

    一壶美酒,两副杯筷。

    忽前见三四个丫头,扶出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出来。

    重阳一见,这个美人甚么打扮?但见: 面如满月,眉横两道春山;唇若涂朱,目藏一泓秋水。

    身披缟素之服,俨然唐国杨妃;腰系碧罗之裙,胜若东吴西子。

    出言犹莺声宛转,含笑像花蕊吐葩。

    发似乌云笼柳叶,体如春水泛桃花。

    气若兰麝芬芳,音同金玉铿锵。

    正是:月殿桓娥临凡世,瑶池仙女降尘寰。

     那妇人走上前来,打个万福,道:“未知大伯驾到,妾身未曾出外迎接,多有失敬。

    ”重阳也还了一礼,道:“在下往醴泉观进香,路过至此。

    天晚造府借宿,蒙嫂招留,感激非浅。

    称呼大伯,恐有误也。

    ”那妇人笑道:“妾先夫在世,尝言咸阳王某,同窗好友,官至总镇,文武全才。

    今朝一见,仪表非凡,话不虚传。

    ”重阳道:“数十年间仕途劳碌,好友尽忘。

    听贤嫂之言,仁兄去世,可有几位令郎?”那妇人叹了一口气道:“不幸先夫旧年亡过,膝下全无,空留这份家当。

    虽有金银满屋,珠玉盈箱,无人执掌。

    莫言亲房于侄,连知心亲戚全无。

    妾想这份家当,非有福者不能承受。

    妾欲选择贤郎而成箕帚,使妾终身有靠。

    近来这等男子,依妾所见,一无诚实。

    若是大伯可能俯允,使妾终身有幸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