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丘长春白云堂登真 纯阳子青霞洞留迹
关灯
小
中
大
第二十三回 丘长春白云堂登真 纯阳子青霞洞留迹
词曰:
我说的修道原由,不可闲游,不记春秋。
急烹炼割欲断情,傍花随柳,默养勤修。
聚三宝存无守有,擒六贼法令严收。
不得拘留,终日无休。
勿忘勿助,何喜何忧?(右调《折桂令》) 却说丘真人将传戒律法传于赵道坚曰:“此戒法者,上志之人,动静语默,事事在道;行住坐卧,自然合仪。
无戒可戒,无律可律,何用戒哉?中志之人,依戒而戒,以威仪教相行其外,以戒律宏愿镇其内,使其内外不敢妄动。
初则勉强,习惯纯熟,终归自然。
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智慧滋生,情欲净尽,丹基筑矣;动静合仪,不失其道,仙品立矣。
所谓戒者,止恶迁善,造福永命之大端也,后世不得不行。
吾有索海市之诗偈五则付子。
”偈曰: 应天以实不以文,人间世事徒纷纷。
一自元丰感灵应,百年异代殊无闻。
山东安抚心好道,一过蓬莱问尝草。
深期恍惚通仙灵,不见嘉祥棕怀抱。
是时巨海风涛息,万里涵空衬天碧。
天边和气生紫烟,海下群山削青壁。
层城异木当头现,甲马神兵随后变。
空幢幡盖出山巅,宝阁琼楼浮水面。
参寥有若蓬莱宫,自移三山出海东。
鹤驾飘飘近西岸,来向清时振道风。
那赵虚静受了戒法,拜谢师父。
丘师复向众人道:“今吾门下,或有讲道论德,或修身炼性,或行功济世,或苦行积功,于道门中事,内外勾当之人悉俱。
吾归无遗憾矣。
” 七月七日,大众请师上堂,丘师曰:“我九日上堂去也。
”众门人留道:“请师住世再几年。
众等感师庇荫,多增光辉。
”丘师曰:“吾年八十矣。
师兄弟们俱早已了道,待吾同去应诏,以应七朵金莲之数,不可强违也。
汝等既有真志者,后会有期。
背吾道者,终不能见吾矣。
”语毕,凝神安坐,闭口不言。
至初九日午饭上堂,留颂曰: 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没水长闲。
微光见处跳乌兔,元量开时纳海山。
挥斥八肱如咫尺,吹嘘万有似机关。
狂辞落笔成尘垢,寄在今人妄听间。
时坐宝光堂归真焉。
此时,空中云鹤飞翔,白虹贯于林瑞,远近人民惊骇,万目共睹。
异香数日不散。
师前形容甚陋,及道果圆成,变为天人法相。
众门人善士威集,四方道俗奔来,赴丧者有数万人众,哀恸闻者如丧考妣。
师住世八十载,弟子将师肉身殓葬于白云观,以缸坐之。
师所著有《蟠溪鸣道集》及《西游记》等书行于世,复有宗派四十字流传于后,曰龙门派: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
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
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
丘师葬后未几日,有人见于房山,衣冠如故。
楚村奏丘长春之灵感默佑,元太宗褒赠长春演道主教大真人,命立像于墓上,世代香烟缭绕不辍。
每至正月十九日圣诞之辰,香火愈觉炽盛,后人谓之燕九会,大会一十二日方止。
每年春秋御祭,以酬其功。
丘师门下弟子,不知其数,内有一十八人得其真传,最上者惟尹清和、赵虚静、王志明、李真多也。
此是闲话,不表。
且说李真多自在龙门洞得诀别师,后遇麻姑,更授妙旨,入霍山修成真果,六根无漏,自号无漏子。
至四十八岁,始得脱胎神化,然后出山积功。
至是,知师返真,至燕京送葬,众人皆未之识。
惟有赵虚静知之,见其年尝二十许,知其道成,愈加恭敬。
众人皆来问赵师兄道:“这位女道友是谁?年貌尚轻,师兄何与其相识?”虚静道:“此位乃师父之首徒李师兄也。
曾在龙门得师传授丹诀,一别至今,数十年间,颜容转少,师兄大道圆成矣。
” 众人听虚静之言,皆来拜见。
李无漏亦各各还礼毕。
赵虚静问道:“李师兄这数十年间在何处办道?如何这等速易?我辈皆不及也。
”李无漏答道:“我自在龙门洞拜别师兄后,至关东修炼数年,游麻姑山丹霞洞天,遇麻姑仙姥赐丹传道。
后人霍山修炼,微得长生通神之术耳,不足于高道也,难比众仙师兄道高德著,将来作玄门之领袖,为度世之慈航,岂同区区小术之比哉?今我欲南游吴越而去,后会有期。
”众人欲留不得,送出山门,见李无漏飘然而去。
众人回转观中商议道:“师父今已仙化,丧事已毕,观中无主。
惟赵师兄道高德隆,可登主席。
”虚静让道:“今观中道众数百,内中道德才能者不知其数,另当别举。
我乃德薄孽深,才疏学浅,焉能承此大事?”众人俱道:“此任非赵师兄不可。
况师父曾传戒法,宜登主席。
”一面叫各殿殿主焚香秉烛;众人拉拉扯扯,上殿拈香,鸣钟擂鼓。
各殿参拜已毕,送入方丈。
一面命厨房设斋,迎请新方丈上座,观中道俗咸来参拜恭贺。
次日,满朝文武百官乡绅军民人等,咸集恭贺,整整热闹一十余天。
那赵虚静自登主席,遵师规模,威仪教相,更兼长春真人敕封之后,香火茂盛,教宇日兴。
那
急烹炼割欲断情,傍花随柳,默养勤修。
聚三宝存无守有,擒六贼法令严收。
不得拘留,终日无休。
勿忘勿助,何喜何忧?(右调《折桂令》) 却说丘真人将传戒律法传于赵道坚曰:“此戒法者,上志之人,动静语默,事事在道;行住坐卧,自然合仪。
无戒可戒,无律可律,何用戒哉?中志之人,依戒而戒,以威仪教相行其外,以戒律宏愿镇其内,使其内外不敢妄动。
初则勉强,习惯纯熟,终归自然。
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智慧滋生,情欲净尽,丹基筑矣;动静合仪,不失其道,仙品立矣。
所谓戒者,止恶迁善,造福永命之大端也,后世不得不行。
吾有索海市之诗偈五则付子。
”偈曰: 应天以实不以文,人间世事徒纷纷。
一自元丰感灵应,百年异代殊无闻。
山东安抚心好道,一过蓬莱问尝草。
深期恍惚通仙灵,不见嘉祥棕怀抱。
是时巨海风涛息,万里涵空衬天碧。
天边和气生紫烟,海下群山削青壁。
层城异木当头现,甲马神兵随后变。
空幢幡盖出山巅,宝阁琼楼浮水面。
参寥有若蓬莱宫,自移三山出海东。
鹤驾飘飘近西岸,来向清时振道风。
那赵虚静受了戒法,拜谢师父。
丘师复向众人道:“今吾门下,或有讲道论德,或修身炼性,或行功济世,或苦行积功,于道门中事,内外勾当之人悉俱。
吾归无遗憾矣。
” 七月七日,大众请师上堂,丘师曰:“我九日上堂去也。
”众门人留道:“请师住世再几年。
众等感师庇荫,多增光辉。
”丘师曰:“吾年八十矣。
师兄弟们俱早已了道,待吾同去应诏,以应七朵金莲之数,不可强违也。
汝等既有真志者,后会有期。
背吾道者,终不能见吾矣。
”语毕,凝神安坐,闭口不言。
至初九日午饭上堂,留颂曰: 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没水长闲。
微光见处跳乌兔,元量开时纳海山。
挥斥八肱如咫尺,吹嘘万有似机关。
狂辞落笔成尘垢,寄在今人妄听间。
时坐宝光堂归真焉。
此时,空中云鹤飞翔,白虹贯于林瑞,远近人民惊骇,万目共睹。
异香数日不散。
师前形容甚陋,及道果圆成,变为天人法相。
众门人善士威集,四方道俗奔来,赴丧者有数万人众,哀恸闻者如丧考妣。
师住世八十载,弟子将师肉身殓葬于白云观,以缸坐之。
师所著有《蟠溪鸣道集》及《
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
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
丘师葬后未几日,有人见于房山,衣冠如故。
楚村奏丘长春之灵感默佑,元太宗褒赠长春演道主教大真人,命立像于墓上,世代香烟缭绕不辍。
每至正月十九日圣诞之辰,香火愈觉炽盛,后人谓之燕九会,大会一十二日方止。
每年春秋御祭,以酬其功。
丘师门下弟子,不知其数,内有一十八人得其真传,最上者惟尹清和、赵虚静、王志明、李真多也。
此是闲话,不表。
且说李真多自在龙门洞得诀别师,后遇麻姑,更授妙旨,入霍山修成真果,六根无漏,自号无漏子。
至四十八岁,始得脱胎神化,然后出山积功。
至是,知师返真,至燕京送葬,众人皆未之识。
惟有赵虚静知之,见其年尝二十许,知其道成,愈加恭敬。
众人皆来问赵师兄道:“这位女道友是谁?年貌尚轻,师兄何与其相识?”虚静道:“此位乃师父之首徒李师兄也。
曾在龙门得师传授丹诀,一别至今,数十年间,颜容转少,师兄大道圆成矣。
” 众人听虚静之言,皆来拜见。
李无漏亦各各还礼毕。
赵虚静问道:“李师兄这数十年间在何处办道?如何这等速易?我辈皆不及也。
”李无漏答道:“我自在龙门洞拜别师兄后,至关东修炼数年,游麻姑山丹霞洞天,遇麻姑仙姥赐丹传道。
后人霍山修炼,微得长生通神之术耳,不足于高道也,难比众仙师兄道高德著,将来作玄门之领袖,为度世之慈航,岂同区区小术之比哉?今我欲南游吴越而去,后会有期。
”众人欲留不得,送出山门,见李无漏飘然而去。
众人回转观中商议道:“师父今已仙化,丧事已毕,观中无主。
惟赵师兄道高德隆,可登主席。
”虚静让道:“今观中道众数百,内中道德才能者不知其数,另当别举。
我乃德薄孽深,才疏学浅,焉能承此大事?”众人俱道:“此任非赵师兄不可。
况师父曾传戒法,宜登主席。
”一面叫各殿殿主焚香秉烛;众人拉拉扯扯,上殿拈香,鸣钟擂鼓。
各殿参拜已毕,送入方丈。
一面命厨房设斋,迎请新方丈上座,观中道俗咸来参拜恭贺。
次日,满朝文武百官乡绅军民人等,咸集恭贺,整整热闹一十余天。
那赵虚静自登主席,遵师规模,威仪教相,更兼长春真人敕封之后,香火茂盛,教宇日兴。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