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他认为这是个极好的发明

关灯
    朱标神色凝重地说道:“此事绝非儿戏,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这不仅关乎千家万户的生活,若贸然行事,恐怕天下将生变故。

    ” 朱元璋听着这话,眉心微蹙,显然对朱标的态度颇为认同。

    这些日子以来,他与长子一直在商议如何应对宝钞贬值的危机,但始终未能找到妥善的解决之道。

     “如今最可行的方法,便是控制发行量。

    ”朱标沉声说道,“然而,朝廷需求巨大,这宝钞又怎能轻易停发?” 朱元璋点头赞同,却又陷入沉思。

    他知道,朱棣提出的方案或许可以暂时缓解压力,但长期来看隐患重重。

    若按其提议行事,后果不堪设想。

     “标儿考虑周全,确实令人放心。

    ”朱元璋欣慰地望着儿子,“相比之下,四郎更适合领兵征战,为国守疆。

    登基之事,他还需历练。

    ” 话虽如此,朱元璋内心却难掩忧虑。

    他曾听闻朱标寿命短暂,恐难坐稳龙椅,此念一起,不禁黯然神伤。

    加之宝钞问题迟迟未决,更让他倍感焦躁。

     此刻,朱棣默默站在一旁,见兄长态度坚决,也不敢再多言。

    他知道父亲一向信任朱标,此番讨论也无意改变其立场。

    于是,众人各自沉默,气氛略显压抑。

     忽然,朱元璋目光闪烁,似乎有所触动。

    “对了,这几位提及的‘医学院’又是何意?难道他们真打算设立这样一个机构?”他转向朱标,眼神中透着探究之意。

     朱标略作迟疑,随即解释道:“父皇,此事确有必要探讨。

    医学关乎民生,设立医学院既能培养专业人才,亦可造福百姓。

    儿臣已有所规划……” 既然大哥已经表明,这么做会导致宝钞出现严重问题,那这件事就绝对不能继续下去。

     可如果不印制宝钞,又该如何筹措资金呢? 没有足够的资金,又怎能大力推动医学发展? 若医学无法得到大力发展,妙云一旦如韩成所言染上疾病,我又能怎么办? 每每想到妙云离我而去,把我一人留在世间,朱棣心中便充满孤独与痛苦,犹如刀割一般。

     偏殿内的气氛再次变得沉重。

     谁能料到,身为太子的朱标和握有实权的亲王朱棣,在面对金钱问题时竟如此束手无策。

     “韩成,你……可否想出解决之道?” 片刻后,朱棣望着韩成,语气带着些许艰难开口。

     说出这句话后,朱棣感到十分尴尬,甚至不敢直视韩成,只觉脸上发烫。

     想想自己的处境,他都觉得自己的要求太过分了。

     为了夫人的病,韩成提出了两个建议,并详细规划了如何促进医学的发展。

     如今,他却又来向韩成请教如何筹措资金…… 作为大明的亲王,朱棣竟连一件事都无法独立解决,事事都要依赖韩成。

     更令朱棣无奈的是,即便问了韩成,他也认为自己的提问毫无意义。

     毕竟,自古以来,筹集资金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若是轻易解决,大哥朱标也不会为此苦恼了。

     然而,朱标对韩成抱有更大的期望,希望从他那里听到不同的答案。

     对他们来说极为棘手的问题,也许在韩成及其所属的时代看来并非如此。

     殿外,朱元璋轻轻皱眉,觉得老四朱棣此刻有些病急乱投医了。

     关于资金问题,无论是他本人还是朝中大臣,都绞尽脑汁未找到良策。

     韩成又能有何高见? 宝钞贬值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但接下来韩成的话语,却让朱元璋愣住了。

     “此事我确实有些思路,虽然不能完全阻止宝钞贬值,但采取这些措施,至少能让贬值速度大幅放缓。

    ” 韩成话音刚落,朱元璋虽隐匿一旁,却也不由自主地怔了一下。

     这小子真能整出什么门道来? 不会是在胡诌吧? 朱元璋皱眉,心中虽不信,可身子却稳如磐石,纹丝不动,反倒竖起耳朵,尽量贴近门窗,生怕错过一丝一毫。

     他倒不是好奇韩成的答案,而是想看看这小子还能编出啥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毕竟,得提防着点,别让标儿被这厮糊弄了。

     嗯,正是如此。

     屋内朱棣与朱标满怀期待地望着韩成,静候其下文。

     “要解决眼前的问题,首先要明白‘钱’究竟是什么。

    搞清楚它的本质。

    ” 此言一出,不仅屋里的两位听得云里雾里,连屋外的某位也是一头雾水。

     什么叫做钱? 这问题问得未免太怪异了吧? 钱不就是钱嘛,金银铜钱、宝钞,还能有啥? 再说,钱的本质不还是钱吗? 大家对这个概念早已司空见惯,从未深究过。

     如今韩成突然这么问,众人只觉荒诞至极,几乎怀疑他是故意找茬。

     若非韩成站在面前,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