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逆子,都是因为你!

关灯
    总之,有太多不能说的了! 这些都是内情,也是这次退婚的主要原因,但偏偏,无法明说。

     涉及到朱元璋的事,那叫为君上讳,这是官场的潜规则。

     而涉及到自己的,更不能说,一旦说出来,原本只是翻脸的局面就会变成不死不休。

     所以……犹豫片刻后,李善长支支吾吾地开始解释。

     “惟庸贤弟,此事确实是为兄做得不地道,但为兄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 “贵侄女国色天香、贤良淑德,还有你这么个叔伯在,不愁找不到好婆家,其实是我家这小兔崽子配不上她!” “但此事,终究是我李家做得不地道,故此,咱给你带来了一些礼物。

    ” “虽然都是些俗物,但至少代表着咱的一份心意!” “还望惟庸贤弟你能理解为兄一二!” 说完,李善长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份厚厚的礼单,顺着茶桌递了过来。

     胡惟庸仍旧板着一张阴沉的脸,瞥了那张礼单一眼。

     但仅仅只是一眼,胡惟庸就差点没忍住笑场。

     淦! 这老家伙真是富得流油啊! 这是下了血本了吧! 还是说这些年他捞得太狠了? 光是礼单的第一页,就列着白银数千两、百年人参十根、锦缎一百匹…… 其他的珠宝、首饰,没一件是普通货色。

     看着这礼单,胡惟庸先是一惊,随后琢磨出点门道来。

     结合李善长刚才的话,这老家伙应该是被迫来解除婚约的。

     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整个大明,能逼李善长做到这份上的,除了朱元璋还能有谁? 不管老朱是怎么威胁、压迫李善长的。

     也不管胡惟庸本人有多想赶紧解除婚约。

     至少表面上,李善长亲自来胡府提出解除婚约,就是在打他胡惟庸的脸。

     这样就不能轻易放过这老家伙了。

     你被老朱逼着要跟我切割,断了婚约、打了我的脸。

     可以! 但仅凭这些东西,不够! 我胡惟庸怎么说也是前任,如今的翰林学士,还是淮西人士,朱元璋起家时的老臣子。

     说出去,我的名号也是响当当的。

     你要打我的脸? 可以! 得加钱! 这就是胡惟庸此刻最真实的想法。

     至于坑了李善长一把,会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抱歉,别说现在巴不得跟李善长切割的胡惟庸了。

     就算是前身,也是个十足的政治动物。

     什么老兄弟感情、什么提携之恩,在脸面、利益面前都是扯淡。

     而且,按照记忆中对李善长的了解,胡惟庸敢肯定,这老家伙虽然拿出的礼单分量十足。

     但他袖袋里十成十还有一份礼单。

     他早就做好了应对胡惟庸狮子大张口的准备。

     没有一次拿出来,不过是做戏罢了。

     瞧瞧一旁的李佑吧! 明明是当朝的侄子,此时眼见胡惟庸板着脸,既不接礼单也不说话,表现得异常卑微。

     一边说胡大人府上的贵女配不上,一边又自谦才疏学浅,怕耽误了佳人…… 不知情的人,还真以为这是个出身寒门的公子哥呢。

     这是在演我吗? 好啊! 谁还不是个影帝了,谁还没点演技了? 胡惟庸立刻戏精上身,满脸怒容地盯着李善长道: “善长兄,李丞相,你这是步步高升后,瞧不起我这落魄的老兄弟了啊!” “怎么?” “拿些金银财宝就想堵我的嘴?” “你这是觉得我胡府日子过不下去了,还是觉得我胡惟庸养不起家?” “当初你我结亲时,我可不是卖侄女给你啊!” 胡惟庸这番话阴阳怪气,句句带刺。

     偏偏李善长理亏,只能硬着头皮听着。

     至于一旁的李佑,胡惟庸连看都没看他一眼。

     那不过是个捧哏的配角,大人说话,小孩儿靠边站,没你插嘴的份儿。

     李善长苦笑着连连作揖,不断道歉,但始终咬定一点——就是要退婚。

     胡惟庸接连攻击了小半个时辰,差点把自己都说累了。

     李善长再次掏出一沓礼单,顺着茶桌推了过来。

     胡惟庸这次连看都不看,冷冷地盯着李善长道: “看来李丞相是铁了心,哪怕大出血也要跟我胡府断了这门亲事?” 李善长长叹一声,脸色也不好看,但终究艰难地点了点头。

     胡惟庸怔怔地看了他半晌,转头对胡义吩咐道:“去一趟,找到书房架子上的匣子,把那份婚书拿来!” 胡义在一旁脸色也不好看,但听到吩咐后,立刻应声出去了。

     不多时,他拿着一张略有些发黄的婚书,交到了胡惟庸手上。

     胡惟庸瞄了一眼,确认无误后,推到了李善长面前。

     李善长看了一眼,赶忙从怀里掏出胡府给李府的婚书,递到了胡惟庸手里。

     这桩婚事,算是彻底作废了。

     同时,也意味着胡惟庸和李善长,彻底断了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完) ------------ 婚书,说白了,不过是一纸契约。

     上面写明了双方的生辰八字,再加上胡惟庸和李善长的签名,就算定下了。

     有了这份婚书,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谁也不能反悔。

     就算闹到皇帝面前,这段婚事也得认。

     所以,要退婚,就得收回这婚书。

     胡惟庸没耍花招,接过婚书仔细确认后,当着李善长叔侄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