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女娲四

关灯
    人们在花灯之间穿梭往来,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孩子们在花灯下嬉笑奔跑,手中挥舞着自制的小灯笼,那欢快的身影如同灵动的小精灵。

    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仿佛是这节日里最美的音符。

    一个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小女孩,眼睛亮晶晶的,紧紧盯着一个兔子花灯,眼中满是渴望。

    她扯着身旁母亲的衣角,撒娇道:“娘,我想要那个兔子花灯,它好可爱呀。

    ”母亲微笑着点点头,买下花灯递给小女孩。

    小女孩接过花灯,兴奋地跳了起来,在人群中欢快地跑着,嘴里喊着:“我有兔子花灯咯!”那纯真的笑容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

     在花灯之下,众多人围聚在一起猜灯谜,热闹非凡。

    一个灯谜摊前,一位身着月白色长衫的书生,手持折扇,正盯着一个灯谜沉思。

    灯谜写道:“女娲炼石补天时,遗落人间一彩丝。

    (打一自然现象)”他眉头微皱,时而低头思索,时而轻轻摇头,口中还念念有词:“女娲炼石,遗落彩丝……这到底是什么呢?这谜面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啊。

    若说是彩虹,似乎太过直白,可又想不出其他更合适的答案。

    ”旁边的书童也在一旁绞尽脑汁地思考着,挠着头说道:“少爷,这可真难猜,彩虹好像不太对,可小的实在是想不出来了,少爷您再好好想想。

    会不会是和光线有关的现象呢?”这时,一位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小姑娘,从人群中钻了出来,脆生生地说道:“我知道,是‘晚霞’!女娲炼的是五彩石,这彩丝就像晚霞的颜色,而且晚霞也是在天空,就好像是从天上遗落的一样。

    ”摊主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点头说道:“小姑娘真聪明,答对了,这盏花灯就送你啦。

    这脑子转得可真快,将来肯定是个才女。

    ”小姑娘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接过花灯,像一只欢快的小鸟般蹦蹦跳跳地跑开了,那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久久回荡。

    周围的人纷纷夸赞小姑娘聪明伶俐,还有人笑着说:“这小丫头,将来必成大器啊!” 不远处,另一个猜灯谜的摊位人气格外旺盛。

    我怀着好奇之心走过去,只见一个大花灯上挂着的灯谜是:“女娲宫前花正开,猜一字。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有人猜“娲”,有人猜“宫”,但都被摊主一一摇头否定。

    我思索片刻,脑海中灵光一闪,说道:“是不是‘始’字?女娲又称‘始祖母’,以‘始’扣‘女娲’,‘宫前’为‘宀’,‘花正开’取‘台’,合起来就是‘始’字。

    不知在下猜得可对?”摊主眼前一亮,脸上露出赞赏的神情,说道:“公子好才思,正是‘始’字。

    这盏特制的花灯,就归公子了。

    公子如此聪慧,日后必成大器。

    ”我接过花灯,细细观赏,只见这花灯绘制精美,上面还描绘着女娲补天的壮丽场景。

    色彩绚丽夺目,女娲身姿婀娜,神色坚毅地手持五彩石,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她的伟大功绩。

    那细腻的笔触,将女娲的神态和动作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只见女娲眼神专注,紧盯着天空的裂缝,手中五彩石光芒四射,仿佛下一秒就能将天补上,拯救世间苍生。

    周围的人纷纷围过来,对这盏花灯和我的才思表示赞叹,有位老者捋着胡须说道:“这位公子果然才思敏捷,对女娲传说也是了如指掌啊。

    ” 此时,又有一个灯谜挂了出来:“女娲后人,猜一水果。

    ”众人再度陷入沉思。

    一位年轻人皱着眉头,喃喃自语:“女娲后人,这可怎么猜呢?是和女娲有什么关联的水果吗?女娲造人,可这和水果能有什么联系呢?”旁边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思索道:“会不会是和女娲的传说有关的水果,可这世间水果繁多,实在难以捉摸。

    若从女娲抟土造人角度想,难道是形状与人有关的水果?”我心中一动,想到女娲抟土造人,而人参果也是土里生长,且模样似人,便说道:“可是人参果?女娲抟土造人,人参果模样似人,算是女娲后人。

    ”摊主笑着点头:“公子果然才思敏捷,正是人参果。

    ”周围人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有人感叹:“这灯谜真是巧妙,若非对女娲传说熟悉,还真难猜出。

    ”紧接着,又有人喊道:“我也想到一个,‘女娲梳妆,打一昆虫’,大家猜猜看!”众人又陷入新一轮的思索,有人猜蝴蝶,有人猜蜻蜓,答案五花八门。

    一位书生模样的人推了推眼镜,说道:“会不会是蚕?女娲炼石补天,蚕吐丝可成五彩丝绸,就如同女娲用五彩石补天,且蚕也与梳妆的丝线有关。

    ”摊主笑着摇头:“不对不对,再想想。

    ”这时,一个小孩大声说:“是画眉!女娲梳妆,画眉鸟也爱梳理羽毛,就像在梳妆一样。

    ”摊主笑着说道:“小家伙真机灵,猜对啦!这盏画眉造型的花灯就归你咯。

    ”小孩兴奋地跳了起来,接过花灯,在人群中兴奋地展示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周围的人都被小孩的喜悦所感染,欢声笑语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集市的一处开阔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大会正热闹地举行着。

    各地的书生们听闻消息,纷纷慕名而来,他们身着各异的长衫,或儒雅,或洒脱,神色间满是期待。

    场地的高台上,坐着几位备受尊崇的评委,他们皆是城中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身着华丽的锦袍,神情庄重。

    台下,一位身着华贵锦服的少爷正与身旁的友人谈笑风生,他手中折扇轻摇,尽显风流姿态,身旁的友人对他毕恭毕敬,时不时点头应和。

     人群中,还有些来自附近家族的子弟,他们成群结队,互相交流着对诗词的见解。

    其中一位身姿挺拔的青年,眼神明亮,正慷慨激昂地阐述着自己对女娲精神的理解:“女娲娘娘抟土造人,又炼石补天,此等功绩,当为我辈楷模。

    今日诗会以女娲为主题,正应弘扬此等大义。

    ”他的同伴们纷纷点头称是,眼神中满是认同与钦佩。

     就在这时,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也悄然混入人群。

    他身形瘦弱,头发蓬乱,身上的破布在风中瑟瑟抖动。

    然而,他的眼睛却透着一股别样的光芒,紧紧盯着台上,似乎对这场诗会充满了渴望。

    周围的人见他如此模样,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有的露出嫌弃之色,有的则摇头叹息。

    但乞丐并未在意,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着众人的谈论。

     诗会开始,第一位书生从容走上高台,向评委们拱手行礼,而后朗声道:“吾作《女娲颂》一首:‘混沌初开天地茫,女娲炼石韵悠长。

    抟泥造人施慈爱,补缀苍穹绽瑞光。

    圣德昭昭传万古,神功赫赫耀八荒。

    今朝共仰娘娘绩,福泽绵延岁月祥。

    ’”书生声音洪亮,诗句慷慨激昂,台下顿时响起一片掌声。

    评委们微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