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关灯
小
中
大
话本……”
听到意料之中的答案,韩嘉宜轻笑,眸中光彩流转:“是吗?”
她在睢阳时就曾听相熟的书商感叹:“卖古文不如卖时文,印时文不如印话本。
”书坊里卖的最好的,是普通老百姓们最喜欢的话本小说。
韩嘉宜止了笑:“那,你们书坊缺稿子么?” 自从书坊刻印话本时改用简单方便的匠体以后,刻字的速度大大提高,成本低廉,书价又贵,利润极大。
书商们最头痛的其实是稿子的来源。
卖的最好的是话本,然而对于话本小说,文人不肯写,书商写不好。
市面上真正叫好的并不多。
掌柜的狐疑地打量着她:“你什么意思?你会写?” 韩嘉宜摇了摇头:“我当然不会啊,是我们家公子会。
”她说到这里,暗暗有些后悔。
她今日的打扮不够寒酸,装丫鬟也不知道对方信不信。
“你们家公子?”掌柜的眼睛微微眯起,看眼前这个姑娘容貌美丽,衣饰不俗,一时也猜不出她的身份。
韩嘉宜坦然自若:“是啊,我们家公子以前在睢阳,专门给绮文书坊写书,名号是澹台公子,不知道掌柜的听过没有?他好像写过一本《宋师案》……” 韩方只有一个女儿,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教她读书认字。
反正女儿将来无法科考,他并不局限于儒家经典。
韩嘉宜从小所学颇杂,爹爹书房里的书,任她翻阅。
她最喜欢的,当然是各种瑰丽的奇幻故事。
市面上流传的话本有好有坏,不过韩方收藏的都不算差。
韩嘉宜出手不凡,十三岁上以澹台公子的名义写了《宋师案》,写宋大人在上任途中一路破案的故事。
她将书稿给父亲相熟的一个书商。
书商以为是韩方所作,她只整理了一番,问她愿不愿意刊印,他会出高额的报酬。
那时韩嘉宜在二叔手下讨生活,她略一思忖,就同意了。
《宋师案》大卖,市面上甚至出现了不少仿作。
书商悄悄给她递话,问她手上还有没有父亲的遗稿。
韩嘉宜想了想,干脆说明了真相,并表示自己可以续作。
书商原本不信,直到她在数月后拿出手稿…… 方才在这家书坊,韩嘉宜也看到了《宋师案》,不过封皮的字样和先前绮文书坊的并不相同。
听到《宋师案》,掌柜的眼神立时变了:“你家公子来京城了?等等,我如何知道你说的是真的。
” 韩嘉宜笑了笑,扬一扬手。
掌柜的眼尖,看见她掌心躺着一枚小巧的印章。
他辨认了一下,约莫便是“澹台公子”四个字。
绮文书坊刻印的《宋师案》,都有澹台公子的印。
他们自己的书坊在刻印时,也依葫芦画瓢刻了一个。
莫非这姑娘手里拿的就是那枚印章吗? 韩嘉宜后退一步:“我们公子上个月来了京城,现在正在写《宋师案》的第三部,不知道你们书坊愿不愿意和我们公子合作?” “当然愿……” 韩嘉宜摆了摆手:“掌柜的先别急,下个月的今天,我拿一部分手稿过来,我希望到时候能看见书坊的当家人,也好当面商量一下酬劳。
对了……”她视线微转,目光轻飘飘地落在显眼处摆放的《宋师案》上,慢悠悠道:“我们家公子说,他以前只同意了绮文书坊刻印《宋师案》,这书坊里面的《宋师案》,似乎不是出自绮文书坊啊。
是不是也该商谈一下酬劳问题?” “这不是因为澹台公子以前不在京城,联系不上么?”掌柜反应极快。
韩嘉宜只微微一笑,不置可否:“我还有事,先告辞了。
” 等她消失不见,掌柜才忽然想到,忘记了问她,那位澹台公子如今住在何处。
他一拍脑袋:是了,那姑娘方才说,下个月的今天还会来商议。
澹台公子不会因为他们书坊私刻他的书,就改变主意吧?可是,不少书坊都刻印了《宋师案》啊。
”书坊里卖的最好的,是普通老百姓们最喜欢的话本小说。
韩嘉宜止了笑:“那,你们书坊缺稿子么?” 自从书坊刻印话本时改用简单方便的匠体以后,刻字的速度大大提高,成本低廉,书价又贵,利润极大。
书商们最头痛的其实是稿子的来源。
卖的最好的是话本,然而对于话本小说,文人不肯写,书商写不好。
市面上真正叫好的并不多。
掌柜的狐疑地打量着她:“你什么意思?你会写?” 韩嘉宜摇了摇头:“我当然不会啊,是我们家公子会。
”她说到这里,暗暗有些后悔。
她今日的打扮不够寒酸,装丫鬟也不知道对方信不信。
“你们家公子?”掌柜的眼睛微微眯起,看眼前这个姑娘容貌美丽,衣饰不俗,一时也猜不出她的身份。
韩嘉宜坦然自若:“是啊,我们家公子以前在睢阳,专门给绮文书坊写书,名号是澹台公子,不知道掌柜的听过没有?他好像写过一本《宋师案》……” 韩方只有一个女儿,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教她读书认字。
反正女儿将来无法科考,他并不局限于儒家经典。
韩嘉宜从小所学颇杂,爹爹书房里的书,任她翻阅。
她最喜欢的,当然是各种瑰丽的奇幻故事。
市面上流传的话本有好有坏,不过韩方收藏的都不算差。
韩嘉宜出手不凡,十三岁上以澹台公子的名义写了《宋师案》,写宋大人在上任途中一路破案的故事。
她将书稿给父亲相熟的一个书商。
书商以为是韩方所作,她只整理了一番,问她愿不愿意刊印,他会出高额的报酬。
那时韩嘉宜在二叔手下讨生活,她略一思忖,就同意了。
《宋师案》大卖,市面上甚至出现了不少仿作。
书商悄悄给她递话,问她手上还有没有父亲的遗稿。
韩嘉宜想了想,干脆说明了真相,并表示自己可以续作。
书商原本不信,直到她在数月后拿出手稿…… 方才在这家书坊,韩嘉宜也看到了《宋师案》,不过封皮的字样和先前绮文书坊的并不相同。
听到《宋师案》,掌柜的眼神立时变了:“你家公子来京城了?等等,我如何知道你说的是真的。
” 韩嘉宜笑了笑,扬一扬手。
掌柜的眼尖,看见她掌心躺着一枚小巧的印章。
他辨认了一下,约莫便是“澹台公子”四个字。
绮文书坊刻印的《宋师案》,都有澹台公子的印。
他们自己的书坊在刻印时,也依葫芦画瓢刻了一个。
莫非这姑娘手里拿的就是那枚印章吗? 韩嘉宜后退一步:“我们公子上个月来了京城,现在正在写《宋师案》的第三部,不知道你们书坊愿不愿意和我们公子合作?” “当然愿……” 韩嘉宜摆了摆手:“掌柜的先别急,下个月的今天,我拿一部分手稿过来,我希望到时候能看见书坊的当家人,也好当面商量一下酬劳。
对了……”她视线微转,目光轻飘飘地落在显眼处摆放的《宋师案》上,慢悠悠道:“我们家公子说,他以前只同意了绮文书坊刻印《宋师案》,这书坊里面的《宋师案》,似乎不是出自绮文书坊啊。
是不是也该商谈一下酬劳问题?” “这不是因为澹台公子以前不在京城,联系不上么?”掌柜反应极快。
韩嘉宜只微微一笑,不置可否:“我还有事,先告辞了。
” 等她消失不见,掌柜才忽然想到,忘记了问她,那位澹台公子如今住在何处。
他一拍脑袋:是了,那姑娘方才说,下个月的今天还会来商议。
澹台公子不会因为他们书坊私刻他的书,就改变主意吧?可是,不少书坊都刻印了《宋师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