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关灯
小
中
大
一趟,好像很明白什么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了。
” 应年分享了他出去游学的经历。
他去到某个很偏僻的县城,当地几乎没什么旅游业可言,他打了辆车去宾馆,司机绕远路特别离谱,在他提出抗议后,对方还态度嚣张地威胁说“有种你就直接下车”。
那里可不是城市,司机带他走的还是乡道,外地人下车后连路往哪边走都不知道,应年也只好忍了这口气。
谁知几天后,他去当地的某个小学当亲子活动志愿者,他和那位司机又见面了。
应年最开始没认出他,是对方大惊失色,他才想起这回事。
司机悄悄把他拉到角落,说要赔给他车费,央求他千万不要把这件事说出来。
其实,就算司机不求,应年也不会说的。
他不想因为大人之间的事,让小孩子在学校感到难堪,这种童年阴影也许会伴随对方一生,那样太残忍了。
后来他听老师们聊天才知道,这孩子家里很困难,老弱病残全占满了,只有司机这一个壮年劳动力。
那一刻,他内心感慨万千,情绪非常复杂。
他不认为困难的环境就是司机坑钱的“免死金牌”,但以对方的家庭条件,他心里又很难去苛责。
“……我那时候的想法就是,他会照顾卧床的老人,瘫痪的妻子,也会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如果他的经济条件稍微没那么困难,也许……唉。
” 凌穗岁耐心倾听,并引导提问:“我感觉,你从中得到了一些表演上的感悟。
” “是有一些。
”应年挠挠头,“如果把司机的两面行为切开,他分别是很low的反派和很爱家人的好人,这两面的结合其实有点颠覆我的认知,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我们的影视剧,或者说我们的主流观念里,就是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
” “如果好人做坏事,那ta一定有苦衷,后期肯定能洗白反转。
如果坏人做好事,那ta就是装模作样,或者还没到黑化的时候。
应年顿了顿:“我之前的对角色的思考,或者更往前一步,编剧对角色的塑造,都是先从标签、立场出发,偶像剧尤其如此。
观众经常批评现在的作品太悬浮了,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影响。
” 他一直在说,凌穗岁也在认真听。
有些观点她以前就想到过,但听别人讲出来时,也能产生新的思考。
应年有点不好意思,他觉得自己话太多了,凌穗岁却表示没关系。
年后,她就要录一档场景化真人秀,应该也是以聊天为主,就当提前适应了。
提到这个,应年就问她:“穗岁,我在网上看过你的拟邀嘉宾名单……各行各业倒是很齐全,但怎么只有女生?有些行业我也认识不少人,可以帮你介绍。
” “因为市面上不缺少全男性阵容的节目,全女是稀缺品。
”凌穗岁耸了耸肩,“我第一次做综艺,先找一条竞争对手少的赛道咯。
” 这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结合凌穗岁的表情语气,好像不止是字面含义。
应年识趣地不再讨论这个话题,他们的聊天内容又回到《浪潮之下》的剧本。
有这次晨间讨论打底,凌穗岁对应年的发挥提高了不少信心。
他的表现也证明,演员要真听真看真感受并不是一句套话,实乃亘古不变的表演界真言。
虽然补拍要额外花钱,但应年的表现比前一位演员好太多了。
而且,因为凌穗岁和他比较熟,在两兄妹的一场重要对手戏中,整体表现比之前好了许多。
如果不计较成本,勉强算是“因祸得福”吧。
” 应年分享了他出去游学的经历。
他去到某个很偏僻的县城,当地几乎没什么旅游业可言,他打了辆车去宾馆,司机绕远路特别离谱,在他提出抗议后,对方还态度嚣张地威胁说“有种你就直接下车”。
那里可不是城市,司机带他走的还是乡道,外地人下车后连路往哪边走都不知道,应年也只好忍了这口气。
谁知几天后,他去当地的某个小学当亲子活动志愿者,他和那位司机又见面了。
应年最开始没认出他,是对方大惊失色,他才想起这回事。
司机悄悄把他拉到角落,说要赔给他车费,央求他千万不要把这件事说出来。
其实,就算司机不求,应年也不会说的。
他不想因为大人之间的事,让小孩子在学校感到难堪,这种童年阴影也许会伴随对方一生,那样太残忍了。
后来他听老师们聊天才知道,这孩子家里很困难,老弱病残全占满了,只有司机这一个壮年劳动力。
那一刻,他内心感慨万千,情绪非常复杂。
他不认为困难的环境就是司机坑钱的“免死金牌”,但以对方的家庭条件,他心里又很难去苛责。
“……我那时候的想法就是,他会照顾卧床的老人,瘫痪的妻子,也会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如果他的经济条件稍微没那么困难,也许……唉。
” 凌穗岁耐心倾听,并引导提问:“我感觉,你从中得到了一些表演上的感悟。
” “是有一些。
”应年挠挠头,“如果把司机的两面行为切开,他分别是很low的反派和很爱家人的好人,这两面的结合其实有点颠覆我的认知,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我们的影视剧,或者说我们的主流观念里,就是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
” “如果好人做坏事,那ta一定有苦衷,后期肯定能洗白反转。
如果坏人做好事,那ta就是装模作样,或者还没到黑化的时候。
应年顿了顿:“我之前的对角色的思考,或者更往前一步,编剧对角色的塑造,都是先从标签、立场出发,偶像剧尤其如此。
观众经常批评现在的作品太悬浮了,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影响。
” 他一直在说,凌穗岁也在认真听。
有些观点她以前就想到过,但听别人讲出来时,也能产生新的思考。
应年有点不好意思,他觉得自己话太多了,凌穗岁却表示没关系。
年后,她就要录一档场景化真人秀,应该也是以聊天为主,就当提前适应了。
提到这个,应年就问她:“穗岁,我在网上看过你的拟邀嘉宾名单……各行各业倒是很齐全,但怎么只有女生?有些行业我也认识不少人,可以帮你介绍。
” “因为市面上不缺少全男性阵容的节目,全女是稀缺品。
”凌穗岁耸了耸肩,“我第一次做综艺,先找一条竞争对手少的赛道咯。
” 这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结合凌穗岁的表情语气,好像不止是字面含义。
应年识趣地不再讨论这个话题,他们的聊天内容又回到《浪潮之下》的剧本。
有这次晨间讨论打底,凌穗岁对应年的发挥提高了不少信心。
他的表现也证明,演员要真听真看真感受并不是一句套话,实乃亘古不变的表演界真言。
虽然补拍要额外花钱,但应年的表现比前一位演员好太多了。
而且,因为凌穗岁和他比较熟,在两兄妹的一场重要对手戏中,整体表现比之前好了许多。
如果不计较成本,勉强算是“因祸得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