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关灯
    只是不论舆论如何,这事都将成为卫显的污点。

     皇帝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朕早觉得那姚月娘太过平凡小家子气,配不上朕的外甥,当初朕就说阿显若要娶妻,必得是门当户对,北平王的掌上明珠刚刚好,他们抢走了咱们的宝贝,咱们也把他们的明珠抢过来。

    ” 卫显心意已决,在联姻懿旨到达河西之前,他就已决选好了前去迎亲的日子。

     他的婚姻本就是一件工具,物尽所用,并无憾事。

     这一事在东阳城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对卫家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除了下人有时碎嘴,几乎无人提起。

     远在大漠的卫泱自是更不会知道这事,眼看到了十二月,是大漠最冷的时候,慕湛长期留在西北军营里,算是将她冷落了下来,好在她适应能力极强,但凡慕湛不在的时候,她都能融进部落里,比之四面高墙束缚起的深宅大院,广袤大漠更自在。

     她习惯了大漠的寒冷天气与部落习俗,更是跟着兰姨学会了挤奶生活这些基本的技能,她金玉双手本不该做这些活,但是人生在世,谁晓得日后又会有什么变革?多学点本事,日后就多一条退路。

     在大漠也无其他事情可做,这些不仅令她打发时光,更令她赢得族里人的尊重,她俨然用自己的勤劳赢得了族人的尊重,渐渐地族里对慕湛的怨声多了起来,各个指责他将新婚的妻子一人丢下,卫泱再装作委屈模样,将慕湛如何不把她当妻子看待带她漠视的罪行哭诉出来,即便是慕湛的族亲,也都偏向了她。

     她明白只是装可怜并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不论对方是汉人还是胡人,她索性在这个原生的部族里教起了他们汉话与汉字,自己也学起了他们的话语。

    乌桓话乍听起来与鲜卑话相似,但一些单字的读音还是不想近。

     族里的长辈们关照她,年轻男子敬重她,妇女们羡慕她,连小孩子都喜欢缠着她。

     她身上没带什么银子,但头上的几支簪子都是宫里带出来的,只一支簪子就能买下附近城镇。

     部族里的人也随着汉人一起迎年关,族人往年的习惯是去附近的镇上购置年货,卫泱却有自己的盘算,趁着赶集队伍出发前两日跟他们说道:“最近天气好,不如趁着这个时候去郡城将来年的用度一并购置回来。

    ”末了不好意思地红着脸:“我对敦煌郡的繁华热闹早有耳闻,可是从未去过呢。

    ” 为首的汉子名为蹋顿,是部族里有发言权的青年,汉化尚算流利,一听卫泱如是说,立马拍胸脯保证:“既然妹子想去郡城,咱们就走上一遭。

    ” 卫泱与部落里的人都在忽略她是汉族公主一事,游牧民族性格刚烈,爱恨情仇都如烈火一般,但他们又最能分得清仇怨,与他们有灭族之恨的是皇帝,那他们只要那狗皇帝的人头,而与他人无关。

     这一点令卫泱震撼,亦令她震撼。

     木那塔到敦煌郡不愿,若是快马只需半天,拖家带口的走上一天也能到。

     卫泱去当铺卖掉了簪子,又去了趟书画斋,只消几个字与一个印章,老板就自愿将银钱送上。

     春虚二字原是她在宫中为消遣时日而拟,没料到今日却要凭这二字打理生计。

    她不觉辛酸,反倒觉得新奇。

     她又用半日时间给族里的妇人挑选礼物,族里人不多,每家每户她都认了下来,因他们常年在沙漠深处生活,一切贵重的东西用不到,而且集市上卖的金银首饰胭脂水粉她也瞧不上,想来想去,便帮她们每人挑了件样式新颖又保暖的袄子,她最挂念的是兰姨,索性想法子将兰姨帐里的家具都换了一遍,回程的时候雇上一队车马,满载而归。

     她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