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关灯
    是什么颜色的了,那笨拙的刺绣小花有几根线还断掉了,除此之外,再也没找到别的东西。

     不由得有些失望。

     这帕子看着实在破旧,针脚也不好,简直像是第一次学会刺绣的人做出来的。

    仔细看,这帕子被针线覆盖住的位置还有点黑褐色,像是扎到手指流出的血不小心蹭到了一般。

     “老爷,老爷?”门被敲响了。

     顾长烽将这手帕塞进袖口,推门出去。

     “让你们查的事情,如何了?” “回老爷,在香溪村。

    ” 这两个下人倒是机灵,知道他要打探几年前那场水患,立马去找了附近曾经遭受过水患的村子,现下已经查出了那个村子离这酒楼只有五里地的距离,完全可以骑马去看看,动作快的话说不定还能赶上酒楼的晚饭。

     “你们一个人留在这里,另一个随我一起。

    ” 临近香溪村,那个下人说道:“老爷,香溪村最近几年总是传出朝廷要拨款治理的消息,倒是可以利用这个理由接近村民。

    ” “几年前的水患淹没了城南的许多村庄,庄稼全部被冲垮了,附近的村民不是去投奔亲戚就是已经饿死,只有香溪村因为地势较其他村子高而留了下来。

    水患过后,这里遭受了一场疫病,如今活下来的,也都是没有感染过的幸运者。

    ” 顾长烽想了想,朝廷原本确实有过要治理城南水患的意思,所以才派了周凌来看看,周凌也按照朝廷的意思重新整修了河道,还发了十来天的免费粥和馒头做救济粮......是因为这里又迎来了一场疫病,所以再也没有官员来此,消息传不出去,朝廷默认他们不需要救助了吗? 还是说这一笔钱进了别人的腰包? 无论真相如何,他都要亲自去查探一番了。

     第56章冤大头 这里比顾长烽想象的还要糟糕。

     因为几年前的水患严重,哪怕救济及时,毁坏的房屋都重新修建,但朝廷之后几年对城南的村子“不闻不问”,这里即便挨着京城,可发展甚至不如外地。

     光是茅厕看起来就比京城的破败许多,像是回到了十几年前一般。

     总而言之,就是十分落后。

     顾长烽带着他的新仆从先去了一个老奶奶家里,说是过来打听一下情况,适不适合开个皮草店。

     老奶奶身上的衣服都打着补丁,将他们领进了门,先倒了几杯茶水。

     他笑吟吟的接过,喝下一口,十分艰难的咽下了,真是过惯了好日子,连旧茶都咽不下。

    顾长烽心里嘲弄自已。

     “奶奶,听您的意思,这里许多年没有人来经商了?” “是哩,我们村子说幸运也不幸运,说不幸运倒也幸运。

    ”老奶奶搓着手,不知道是不是天亮了在外面洗衣的原因,她的手又粗糙又通红。

     仆从也跟着问道:“这怎么说?” 老奶奶开口:“我们村子前几年曾经遭受了一场严重的水患,附近的村落都被淹没了,只有我们留下,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