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关灯
小
中
大
“可九皇子的身份不是还没确定么。
” “哎呀呀,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去年九皇子独闯京城,就当众言明要滴骨验亲,是荣家不允。
后又于天牢刺杀九皇子,想要毁尸灭迹,若不是心虚,何苦要做这样的事?” “你说的倒也有道理。
” 街上关于六年前旧案的言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就连城守府衙的衙役们都参与其中。
方大人又惊又怒,听着下人禀报街上的谣言,他一个激灵惊坐而起,终于想明白他先前忽略了什么―― 九皇子! 第91章 方大人即刻命人去驱散那些散播谣言的人,再抓几个回来以儆效尤。
但还不等衙役过去,早早便有人互通消息,趁衙役来之前就散了。
衙役到家里去逮人,左邻右舍的听见动静,纷纷抄家伙驱赶衙役。
衙役们身上俱都挂了彩,一个比一个惨,索性撂挑子不干了。
是以传言愈演愈烈,都说六年前旧案,林家冤枉,吴家冤枉,那些牵扯进去的官员们也很冤枉。
传言的力量不容小觑,不过几天功夫,便蔓延了整个江南,往京畿等地蔓延开来。
方大人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急的满嘴起燎泡。
底下的衙役又不听他的,连个管事儿的都找不出来。
郑大人又忙于府衙政务,见天儿的找不到人。
再后来,方大人发现自己这个城守大人被架空了。
走到哪儿都有人盯着不说,原先跟着他的几个小吏,也被郑大人寻个由头给赶走了。
他忽然一惊,这事儿从开始就是个陷阱。
什么皇上密旨,那是姓郑的一早就准备好的。
只是为什么那密旨上的印信如此逼真,他始终弄不明白。
吴墨石一行人还在路上,已至春日,乍暖还寒时候,江南阴郁绵绵,阵阵阴风刺骨。
吴墨石坐马车倒还十分暖和,只是崔李两家一干嫌烦在囚车里头简直生不如死。
林玉瑾啄了口茶,冷笑道:“当年吴家受的罪,也叫他们尝一尝。
” “殿下,那几个人到凤霞镇落脚了。
”崔严在外禀道。
他说的几个人正是刘三娘几个,他们一出江州城,便有探子知晓,报给了林玉瑾。
林玉瑾没叫他们回去,只是派了几个人暗中保护着。
“吴家果然积威深厚,能叫人撇了性命跟上来。
” 吴墨石苦笑道:“也不尽然,枝繁叶茂下,亦有腐枝烂叶。
吴家若非有那几根烂树枝儿,也不会叫那些人钻了空子。
” 林玉瑾道:“是吴叔叔仗义慷慨,即便过了这么多年,也依旧有人愿意追随。
” 吴墨石笑了笑,心中颇为感慨。
一行人还未到京畿地界,谣言便已在京城传开了。
去年九皇子一事的风波才平息下去,谣言一出,再次激起千层浪。
到底是京城,天子脚下,如此忌讳的话题,百姓们自是不敢高谈阔论。
但私下里议论的人却是越来越多。
诺大的京城,仿佛暴风雨之前的平静。
沉闷,压抑,仿佛一个已经膨胀到极点的圆球,只稍一触碰,就会‘嘭’的一声,爆裂开来。
将积压许久的怨气和怒气肆意宣泄。
皇宫议事房。
“江州那边怎么回事儿,这么大的事儿居然不事先通禀,怎么能叫人进京呢!”荣国林知道消息的时候,吴墨石已经进入京畿范围了。
蔡雍阴着脸道:“荣公,江南一带自去年入冬以来,便一直不消停。
屯粮一事已叫江南各世家分崩离析,江北方面占尽先机,趁机统一,又有不知名的武器震慑,江南不敢轻动。
” “江南不敢动,难道连打探消息都不敢了吗?谣言一出,就该想办法尽早制止,要不是传到了京畿,咱们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呢,江南连个屁都不放,这是什么意思!” 别看蔡
” “哎呀呀,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去年九皇子独闯京城,就当众言明要滴骨验亲,是荣家不允。
后又于天牢刺杀九皇子,想要毁尸灭迹,若不是心虚,何苦要做这样的事?” “你说的倒也有道理。
” 街上关于六年前旧案的言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就连城守府衙的衙役们都参与其中。
方大人又惊又怒,听着下人禀报街上的谣言,他一个激灵惊坐而起,终于想明白他先前忽略了什么―― 九皇子! 第91章 方大人即刻命人去驱散那些散播谣言的人,再抓几个回来以儆效尤。
但还不等衙役过去,早早便有人互通消息,趁衙役来之前就散了。
衙役到家里去逮人,左邻右舍的听见动静,纷纷抄家伙驱赶衙役。
衙役们身上俱都挂了彩,一个比一个惨,索性撂挑子不干了。
是以传言愈演愈烈,都说六年前旧案,林家冤枉,吴家冤枉,那些牵扯进去的官员们也很冤枉。
传言的力量不容小觑,不过几天功夫,便蔓延了整个江南,往京畿等地蔓延开来。
方大人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急的满嘴起燎泡。
底下的衙役又不听他的,连个管事儿的都找不出来。
郑大人又忙于府衙政务,见天儿的找不到人。
再后来,方大人发现自己这个城守大人被架空了。
走到哪儿都有人盯着不说,原先跟着他的几个小吏,也被郑大人寻个由头给赶走了。
他忽然一惊,这事儿从开始就是个陷阱。
什么皇上密旨,那是姓郑的一早就准备好的。
只是为什么那密旨上的印信如此逼真,他始终弄不明白。
吴墨石一行人还在路上,已至春日,乍暖还寒时候,江南阴郁绵绵,阵阵阴风刺骨。
吴墨石坐马车倒还十分暖和,只是崔李两家一干嫌烦在囚车里头简直生不如死。
林玉瑾啄了口茶,冷笑道:“当年吴家受的罪,也叫他们尝一尝。
” “殿下,那几个人到凤霞镇落脚了。
”崔严在外禀道。
他说的几个人正是刘三娘几个,他们一出江州城,便有探子知晓,报给了林玉瑾。
林玉瑾没叫他们回去,只是派了几个人暗中保护着。
“吴家果然积威深厚,能叫人撇了性命跟上来。
” 吴墨石苦笑道:“也不尽然,枝繁叶茂下,亦有腐枝烂叶。
吴家若非有那几根烂树枝儿,也不会叫那些人钻了空子。
” 林玉瑾道:“是吴叔叔仗义慷慨,即便过了这么多年,也依旧有人愿意追随。
” 吴墨石笑了笑,心中颇为感慨。
一行人还未到京畿地界,谣言便已在京城传开了。
去年九皇子一事的风波才平息下去,谣言一出,再次激起千层浪。
到底是京城,天子脚下,如此忌讳的话题,百姓们自是不敢高谈阔论。
但私下里议论的人却是越来越多。
诺大的京城,仿佛暴风雨之前的平静。
沉闷,压抑,仿佛一个已经膨胀到极点的圆球,只稍一触碰,就会‘嘭’的一声,爆裂开来。
将积压许久的怨气和怒气肆意宣泄。
皇宫议事房。
“江州那边怎么回事儿,这么大的事儿居然不事先通禀,怎么能叫人进京呢!”荣国林知道消息的时候,吴墨石已经进入京畿范围了。
蔡雍阴着脸道:“荣公,江南一带自去年入冬以来,便一直不消停。
屯粮一事已叫江南各世家分崩离析,江北方面占尽先机,趁机统一,又有不知名的武器震慑,江南不敢轻动。
” “江南不敢动,难道连打探消息都不敢了吗?谣言一出,就该想办法尽早制止,要不是传到了京畿,咱们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呢,江南连个屁都不放,这是什么意思!” 别看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