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关灯
    往日你对我爱答不理,今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但其实丁教授的格局可并不是停留在争口气和打脸,他在决定任教的时候,就已经给自己立下了三条规矩,一是不涉足官场,二是不累积财产,三是只当好教授。

    】 已经决定不再科举的宋应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但这段时间他却不怎么清闲。

    不仅朝廷派来了使者邀请他出仕,当地的豪族和官员们也都接连前来拜访,更有无数的请柬纷至沓来。

     不过,宋应星都拒绝了。

     他早就决定,自己要留在家里将那部《天工开物》好好的写出来。

     看了仙画后,他有许多的新的想法想要注入其中。

     此时听到丁颖对自己的约法三章,不由得脱口而出:“好!” 若是他也能像这位丁教授一样,早日的认清楚自己的目标和道路就好了,不至于蹉跎这么多的时光。

     好在,现在也不晚。

     宋应星摊开纸张,他情绪高昂,决定今晚就把想好的篇章全部写出来! 【他也的确是做到了这三点。

    】 【他终身都贡献给了农业界和教育界,建国后成为了华南农学院的首位院长,后来成为了农科院的院长,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农业人才。

    当时他的女儿报考华南农学院,差两分,他坚决不开后门,不予录取;在他75岁的时候,去田间视察作物生长情况,依然是裤子一挽就下地干活;他去世的时候,身上称得上比较贵重的遗物是别人送的一只怀表。

    】 头发花白的老者站在田埂上,不顾周围人的劝阻,执意挽起裤腿下田,认真检查稻穗的情况。

     只是他不时的按压着自己的腹部,此时他已经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镜头一转,老者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对守在病床前的子女和学生说了一句:“我这辈子,从来没有懒过。

    为党、为人民、为祖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出最大而最有效的力量。

    ”⑤ 【丁教授在1964年去世。

    】 【他没有看到现在我们国家稻满田,粮满仓的情景,但是由他所开启的杂交水稻的这条路,已经越走越宽,并且涌现出了不少闪耀的身影。

    】 镜头转到墙上。

     墙上有一句话,我不在家, 就在试验田。

    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⑥ 旁边挂着的画像上,一位其貌不扬的老者正带着和蔼的微笑。

     画像下面写着“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第39章农业大学之旅(三) 镜头从这位老者的画像上移开,又转到他旁边另外一位老者的画像上。

     画像下面有一句话: 【在讲袁老之前,还有一位院士也不应该被人忘记。

    他在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上同样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