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关灯
    “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 民间开始议论纷纷。

     皇帝们和朝臣们瞠目结舌。

     这年头,为了更好的巩固利益和门第,很多世家和豪门都会选择亲上加亲,表哥表妹是最常见的组合。

    但现在一听近亲结婚会导致下一辈的子嗣出现问题,一下子就作锅了。

     为了拉拢馆陶,娶了陈阿娇的刘彻面色淡淡。

     他和阿娇没有子嗣,但可能没有子嗣,或许才是问题的症结。

     为了拉拢旧隋势力,娶了自己的表妹,隋炀帝女儿杨氏为妃的李世民则要痛苦得多。

     他和杨氏有两个儿子。

     吴王李恪,文武双全,他一向颇为疼爱。

    但蜀王李惜四五岁还不会说话,直到现在都有点痴傻模样,蠢得不像是自己的儿子。

     “原来竟然是因为这个吗?” “陛下,此事关系重大。

    ”魏征出列道,“微臣觉得可以让各地做一个统计,看看是否如仙画所说。

    如果确实,那必须要向民间陈清利害,加以劝阻。

    ” 李世民沉重的点点头:“的确该如此。

    ” 大 唐的子民可不能一代比一代傻。

     【那水稻就是这样,一直自己繁殖,近得不能再近,留下来的后代无论是产量还是饱满度就越来越不咋地。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现在的稻种,也都建议每隔三年换种子的原因。

    而当时,科学家们的思路呢,那就是用人工授粉的方式给它带来不同株和不同品种的基因,这就是杂交!】 【这种方式,就叫做杂交育种。

    】 【杂交育种有多难呢?或者说给水稻人工授粉有多难呢?一株水稻上有几十个穗,一个穗里面有150-300多颗谷子,然后呢它的雄蕊和雌蕊是长在一起的,非常难分。

    这一株上面的几千根雌蕊都需要人工授粉,一根都不能遗漏,否则就前功尽弃。

    一个熟练的工人,一天只能完成一到两株水稻的杂交授粉工作。

    那你想想,成干上万株水稻的授粉,需要多少人工才能做到?!】 【顺便在这里提一嘴,当时丁颖教授在30年代做育种的时候,工人的工资都是从他自己的薪酬里掏的哦。

    来,让我们日常唾骂民国政府一万遍。

    】 工人们全副武装,在中午的大太阳下戴着斗笠,带着手套,小心翼翼的剪去稻穗上没开花的谷粒,然后给开了花的谷粒剪去三分之一,然后套上纸袋。

     科研人员同样挽起裤腿在干活,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他们戴着厚厚的眼镜。

     有记者前去采访,问他们:“现在三十九度,你们不热吗?为什么不能等到下午三四点之后再来干活呢?” 他们熟厚的笑了笑:“水稻就中午开花,它就喜欢这个温度,那我们没办法,只能跟着喜欢。

    ” “三年换一次稻种……” 孙小羊也正在观看这一期的仙画,听到这里他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