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关灯
    有人嗤笑:“你又能挖多长时间?等你挖完的时候,估计也死了吧。

    ” “那就我的儿子再接着挖。

    ”农人认真的解释,“我的孙子再接着挖。

    就算是我看不到那一天,我的子孙们也能看到那一天。

    ” 他指了指仙画上的场景。

     那人沉默了,叹了口气:“我和你一起。

    ” 试试吧,说不定真能看到那一天呢? 【这种耐盐碱的高产水稻正是袁老后期的主力攻克项目,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020年的时候,由他的海水稻研发团队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种植的耐盐碱海水稻,产量测试已经达到了一干多斤!同时,他受到迪拜邀请,在那边的热带沙漠中也开展了海水稻种植的项目,经过五个月的生长,水稻已经成熟。

    项目组邀请了不同国家的专家前来做产量测定,评估其产量在800-1000斤左右!】 一直连接到天边的沙丘连绵起伏,在太阳底下泛着金黄的光泽。

     一只小蜥蜴偷偷的冒出头来。

     这里是沙漠,除了本地的几种原生植物,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农作物在这里能够生长。

     它是人类的禁区。

     旧早错头一块左梦区田 但是德大一转,在宗区 里,如今却生长有一人下生机打打印同卒小陷。

     一转眼,水稻成熟了,它们有着和沙漠同样的金黄颜色,但是代表的意义却完全不同,是生的希望。

     无数外国的专家看着机器在收割水稻,眼中满怀激动。

     一位高鼻深目的专家对着记者说道:“预估产量能有四百公斤,在沙漠中种植耐盐碱的海水稻,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作为南征北战的马上皇帝,李世民是见过沙漠的。

     他从来没有想过,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居然能够看到沙漠里长出了水稻,虽然只是仙画上所见。

     他深吸了一口气。

     沙漠!1.5亿亩盐碱地! 要是这些地方都种满了水稻,那产量可以多养活多少人呐。

     估计好几个大唐了! 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吗? 不,这是人类进入了神明的领地。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首位发现海水稻的是广东的农科学家陈日胜。

    他的研究方向是海水稻的抗性,而袁老的研究方向是海水稻的高产。

    陈日胜也说袁老是他的伯乐,没有他的关注,海水稻项目的推广就没有现在这么顺利。

    】⑤ 【耐盐碱高产海水稻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