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关灯
    造火药、造纸、造雕版、造农具、造水车和磨坊、造试验田……这些事情接踵而至,而且刘彻可以预料,仙画若是再放个几期,要做的事情肯定更多。

     他的人手快要不够用了! 【当然,小麦的增产,也离不开优秀的种子。

    】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杂交小麦小偃6号。

    】 一颗小麦的种子被珍之重之的包裹在水晶亚力克中,看上去神圣无比。

     【小僵6号是李振声院士的研究成果。

    有个说法是南袁北李,如果是杂交水稻的代表人物是袁老,那杂交小麦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老。

    】 李世民听到这里精神一振,此人也姓李,和朕同宗啊! 咱们老李家果然是人才辈出。

     让朕来看看,你又要来介绍哪一位让朕得不到的人才,哼! 【李老的人生也蛮传奇的。

    当时他高中辍学,不知道要干点什么才好,结果在街上的时候就看到山东农学院的招生简章,说可以免费提供食宿。

    他一想这可以啊,那就去考考呗。

    没想到,还真被他给考上了!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首都去研究牧草,并不是一开始就研究小麦的。

    几年后,他又被调到了陕西的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正巧刚调过去就遇到了当地的小麦生起了大规模流行性疾病。

    这个病对小麦的生产有着毁灭性的影响,大流行时期甚至可以导致小麦绝收。

    】 “怎么了?这段时间见你们这么匆忙?”青年李振声问行色匆匆的同事。

     “哎,别提了,有老乡的小麦起锈病了,我们这段时间都在田里面查看情况呢。

    ” “我也和你们去看看,我农学院时候可是研究小麦的。

    ” 行。

     到了田间,大片的麦子正是刚出完苗的时候,原本它们应该茁壮成长,但是现在那青翠的叶片上却出现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黄色斑块,就像是生了锈一样。

     “是条锈病。

    ”青年李振声一眼就认出来了。

     “可不是吗?而且现在情况已经严重了,恐怕用药也很难控制得住了。

    今年的收成,难咯!”他的同事愁眉苦脸,抱着头蹲在田埂上,你说,这天底下要是有一种完全不怕条锈病的小麦品种就好了。

    哎!” 这句话说到了 青年李振声的心里。

     回到自己的实验室里,他看着显微镜下面自己正在研究的牧草基因,心里忽然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董仲舒对这些农学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但是他依然看得很认真,并且试图从这里面找出些后世教育的蛛丝马迹。

     这是他感兴趣的地方。

     他已经隐隐的看出来了,后世的教育更注重“实用技术”,而且往往一门技术被研究得很深入。

     董仲舒对此一开始是抗拒的。

     但是当他看到这些读过书的,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在后续发挥出了这么大的效果,他们研究出来的种子增产动辄都是以亿为单位之后,他动摇了。

     谁能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