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关灯
    至,若有多年的耕地经验,只要会读书认字,都能进入到农学院中就读。

     此时在崔好问参加的读书人聚会中。

     有人一闻言就大斥荒唐:“如此说来,岂非连老农都可以进入那农学院?咱们从小就苦读诗书,经历几十载寒暑才走到今天的位置,何以沦落为和农人为伍?! 他的话一落,立刻就有人反驳:“如此说来,你是觉得仙画有错?那后世学子,同样是苦读十几年才考上农大,并且专研种地。

    这才有了后世的农桑盛世。

    可见即使是种田,也是需要我等读书人出力的。

    依我所见, 这才是符合天道的明智之举。

    陛下圣明! 刚才那人辩称:“我不是说仙画有错……” 谁敢说仙画有错呢? 他这句话一出来,整个人的气势就弱了几分。

     一时之间,两派人士唇枪舌剑,这也是自从仙画出来之后,在读书人圈子里常见的景象。

    有人是仙画的狂热支持者,觉得后世的都是好的都是对的,有人觉得不可一概而论,即使是后世验证过的措施也不一定适合现在的朝廷和社会,还有人纯粹因着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害,觉得仙画简直是在妖言惑众。

     而崔好问,代表的是第四类人,不参与争执,只是默默看热闹。

    当然,心中也只有倾向。

    当下,争执以仙画支持者全方位获胜。

     大部分的人都认可了现下的确该学着后世,在每个州县之地广设农官,以后世的方式来管理农田有人还幻想着说不定这样也能后世一样改良种子,获得翻倍的增产。

    那农学院的设置就势在必行,既可以培养人才,又可以集中天底下的优秀农人,试验各种耕种之法。

     而且,设立农学院总比上来就改官制要好。

     更何况在座的读书人们有一半是考上了科举但是因为没有背景而无法出仕的,此时早就心动不已,觉得农学院也是一条路子。

     只是没有想到,先开口表示自己要去农学院的竟然是一位家世优秀,原本可以按照门荫谋求一份更好职位的杨姓书生。

     他洒脱一笑:“说来惭愧,诸位也知我家境尚可,从小不说锦衣玉食,却也衣食无忧。

    因此,之前只在书中明白农桑一事的重要,但内心却颇有些不以为然。

    认为不过是种地而已,有什么难的?但此前看过仙画之后,才明白种地里面亦有学问,看那后世之人,明明可以高官厚禄却依然选择农学一 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为了天下百姓可以吃饱。

    此等心胸,我不及也! 杨姓书生原本浑浑噩噩,只待父辈为自己谋一官职,不说封侯拜相,但或许就能平稳的度过余生。

    但是他看了仙画后却颇受触动,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无愧于天地,无愧于来人间走这一遭。

     他打算追寻着这些后人的足迹,也踏上农学一路,真正的做出一番成绩! 杨姓书生坦诚的剖白心迹,让在座的众人沉默无言,和刚刚浮躁热闹的氛围不同,如 今沉静下来,但底下却仿佛在酝酿着什么。

     直到崔好问实在没忍住,站起来高声叫好:“好!杨兄此举让人心生佩服!我与杨兄想法相同,愿与杨兄一道前往长安,去司农寺报名! 他这句话一下子就将现场的氛围给点燃了。

    “我也愿一同前往。

    ” “我也去!” 或是真心想要为农桑做点事情,或是想寻找出仕的机会,在场的竟然有将近一半的人都表示想去长安司农寺报名入读农学院。

     有人提醒:“那咱们可得尽早动身,我猜这全天下愿去的估计多着呢。

    ” 不错不错,不若明天就走? 一行人匆匆的定下了去长安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