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关灯
    。

     汉朝的董仲舒也在感慨。

    看来后世的百家争鸣,丝毫不逊色于春秋战国。

     他倒是想要做到历史上的那个自己,让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董仲舒清楚的知道,自仙画出现后,这一点已经很难实现了。

     他暗暗在心里想,但或许 可以让儒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家。

     只要对帝王的统治有利,这一点他还是有信心做到的。

     而且,也要再钻研一下儒家与“格物”“博物”之间的关系,千万不要和后世一样,搞到对立面去。

     和任何一个有志向的饱学之士一样,董仲舒现在只觉得有无数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只恨自己已经不再是壮年。

     但是,当董仲舒看到天幕上的李时珍时,又燃起了斗志。

     这位东璧先生尚能在自己五十的时候还走遍华夏,只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他又为何不行呢?和董仲舒一样想法的大有人在。

     李时珍的决心和将之付诸于行动的大毅力,悄悄的勉励了一大批人。

     【它里面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草药学,还包括了动物学、地理学、矿物学、化学、解剖学等等方面的内容。

    它记录了石油,记录了天气湿度与下雨的关系,记录了各地的地理和物种特征等等,所以李时珍在西方,往往被看待为一位博物学家,而不是医学家。

    】 【像是著名的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就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几次引用《本草纲目》里的内容。

    】 长着大胡子的达尔文正在书桌前写着自己的著作。

     他手拿着羽毛笔,下笔如有神的在纸上写道: 由于我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关于这一问题的一些论述,因而迈耶斯先生查阅了华夏古代百科全书,他发现金鱼最早是在宋朝于圈养中培育出来的……”① 【这本华豆古代百科全书,就是《本草纲目》。

    】 ·… “若有这样一本书,对朝廷也大有裨益。

    ”李世民沉吟道。

     详细的记载了每个地方的地理、动物植物和矿物,连每一种的特征和特性都描述得清清楚楚,这让李世民颇为心动。

     他是马背上的皇帝,善于征战,也曾在民间长大。

     但他不觉得自己对帝国疆域内的物产有这位李时珍了解得那么清楚。

    他尚且不能,像李治这样生长在深宫里的下一代大唐皇帝们就更不能了。

     若是明君还好,但若是遇到昏庸无能之辈,说不得就会被底下的臣子们蒙蔽,干出什么蠢事来。

    所以《本草纲目》最触动李世民的其实是这一点。

     这的确是一本《百科全书》!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大臣自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不说对帝王有用,这样的书籍对于他们管理六部也是有用的。

     于是,大家纷纷出列:陛下,大唐也急需这样的百科全书呐!只有在侧的翰林院学士们既喜又忧。

     喜的是,又要修书了。

    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修书了,不仅是本职工作,而且可以长学问,还很容易名留青史。

    忧的是,这修书的活儿以后肯定不会少,工作是越来越繁重啊! 无独有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