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关灯
    乙醚! 所有的大夫们都疯狂的记下了这个名词,和蒸馏□的场景。

    至于怎么蒸馏,乙醇又是个什么东西,暂时不清楚。

    不过,那不重要,先记下来再说。

     倒是孙思邈和葛洪在看到那些蒸馏器具的时候,隐约的感到了那么一点点的熟悉。

     他们炼丹也不是只需要一个丹炉烧火的,炼丹的很多材料都是需要事先预处理的,于是就有各种不同形状的器皿。

     这蒸馏器具虽然复杂,但两人细想一番就能明白其中用处。

     莫非,这就是化学?葛洪脱口而出。

     他对这所谓的“化学”似乎稍微摸到了一点点脉络了。

     葛洪决定等搬到山外之后就去找工匠打一套这样的器具,没有透明的琉璃,可以用其他材料来试试。

     而孙思邈就简单多了,直接去找将作监就好。

     说不定都不用他找,将作监就能提前把这东西给做出来。

    人比人,气死人。

     · 【消毒灭菌的概念要比麻醉剂的出现晚十几年。

    】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发表论文认为,手术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都与空气中的微生物有关。

    他的这一观点被格拉斯哥大学外科学教授约瑟夫·李斯特看到。

    李斯特心想,那空 气中的这些微生物是不是在手术中被消灭呢?他开始寻找各种办法。

    】 【李斯特在这之前就意识到了手术物品应该保持干净。

    为此,他经常觉得自己和同事们格格不入。

    】 李斯特正在清洗自己的双手和手术用具。

     旁边的医生看到了,表示不认同:“李斯特,作为外科医生,手术服上的血迹是我们的荣耀,是地位的象征,你正在清洗掉自己的荣耀。

     李斯特温和解释:比起这些,我还是觉得只有干净的环境才能让病人的手术更加成功。

     同事耸了耸肩,用嘲弄的语气感慨:噢~~爱干净的李斯特! 张娘子皱起了眉。

     虽然她觉得林医生的洗手法子有些太麻烦了,但是她自己也有每日清理用具的习惯。

    给病患割疥疮的小刀,还有金针,每次用完都是要用水清洗过的。

     她看到仙画中那些遍布着陈旧血迹的医生服,还有残留了脓血的手术刀时,脸上露出了嫌弃的神色。

     脏死了! 嫌弃完之后,又在思索“微生物”这个词。

    莫非一定要像林医生这样洗手,这些微生物才能彻底的被清洗干净? 【受到巴斯德启发之后,李斯特将目光放到在当时作为防腐剂用料的石碳酸上面。

    他想,防腐的本质就是杀掉物体上的微生物,然后让物体变得持久。

    那他是不是可以把石碳酸用到手术上呢?】 石碳酸是一种透明的无色无味的结晶状固体。

    李斯特把这些固体融入到了亚麻籽油之中,得到了一种液体。

     【在1865年8月12号,李斯特给一位11岁的男孩做手术。

    他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