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关灯
    经对“华夏”颇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觉得自己就是华夏子民。

    李世民隐隐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这其实就和修族谱是一样的。

     都是去挖掘祖先里面有哪些厉害人物厉害事迹,然后建立起某种荣誉感,族人们才会以自己身在族中,冠上姓氏而为荣。

     推而广之,一个朝代和一个文明也是这样。

     而后世之人如此热衷于考古也并非为了金银财物,而是为了这种精神上的传承。

    李世民觉得自己悟到了。

     然后他立刻在心中把之前想到的建第二个凌烟阁的念头的紧急性往前又提了提。

    就是不知道这天文学上面,他大唐是不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事实上,华夏的天文学是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学科之一,剩下三个是数学、农学和医学。

    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前,华夏的天文学一枝独秀,是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有着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

    】 【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后来又陆续有观星台、观象台、司天台、司天监、钦天监这些专门负责观测天象的机构。

    】 【所以,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文字记载,就出于华夏。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夏本纪》就有这样的记载。

    这也就是天文学史上所称的“仲康日食”。

    】 田间,奴隶们正在辛勤的种地,太阳火辣。

    当他们弯下腰的时候,汗水就会滴在地上。

     但当他们再一次抬起头的时候,却赫然发现了原本高悬于天空的烈日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缺了一角。

     似乎是被什么东西啃掉了一块。

    然后这阴影竟然还在慢慢的扩大,蚕食了更多的太阳。

     奴隶们慌乱的喊叫起来,扔掉了手中的农具,开始跪在地上朝天不断的磕头,脸上的神情恐惧之极。

     天幕的面积极大,当日食出现的时候,在天幕前的百姓们仿佛亲临现场。

    恐慌的情绪摄紧了他们的心脏。

     有人喊叫了起来,竟然上演了一年前刚开始有仙画时的场景,几乎一半的人跪了下去,乞求上天不要降罪到世间。

     场面有些混乱起来。

     但也有一半的人还在直挺挺的站着,甚至脸上露出微笑之色。

     “你怎么不跪?”有少年 问站在自己身边不远,同样没有下跪的少女。

    少女笑了笑:世间并无神灵,那天狗食日之说自然也是假。

    为何要跪? 少年点头,觉得找到了知己:“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估计待会儿仙画就会讲天狗食日的原因了。

     少女纠正他:“是日食。

    ” 少年愣了愣,生出惭愧之意:看看人家,那么快就跟上了仙画的思路,自己的修行还是不够啊! 南北朝。

     祖冲之看到日食之后并无任何惧怕之情,祖家的其他人也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似乎这异像完全影响不到他们。

     “不过是某种天象罢了。

    ”祖冲之对自己的小辈们解释道:“甚至我们还可以算出日蚀和月蚀出现的时间,有什么可怕的? 如果一件事情的规律已经被人掌握,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