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关灯
    郭守敬笑着对家人道:观星可以计算各种轨迹和角度,当然得要算术好才行。

     他的小孙女才四五岁大,崇拜的看着他:“可是您的仪器也造得很好。

    ” “那没办法,工匠怎么知道你要做什么样的东西呢?只能自己来。

    ”郭守敬想起那段废寝忘食的日子,颇有些唏嘘。

     这还不是被逼出来的嘛。

     了解天文知识的工匠实在是太稀少了,只能逼自己一遍一遍的跑工坊,去了解这些知识,然后再 运用到自己的设计里。

     小圆要不要学观星?郭守敬问自己的小孙女。

     他对这小孙女颇为喜爱,之前未教导她天文知识是觉得这东西学起来枯燥无味而且极为辛苦孤独,况且女性又不能出仕,学来也 无用。

     但现在他改变想法了。

     小孙女清脆的答应下来:“要!我要像爷爷,像那位王姐姐一样厉害。

    ” 郭守敬哑然失笑:好。

    说不定以后我们小圆也是一位出色的女天文学家。

     【郭守敬是元朝人。

    后来,明灭元朝,火烧北京城。

    】【但朱元璋唯独没有烧司天台,他把司天台里面的天文仪器全都打包去了南京。

    】 【后来,朱棣重建北京城,别的都好说,唯独恢复不了的就是观象台。

    因为这些天文仪器并不是说几个月就造好了,里面的技艺非常高超,是要求精密度的东西,而且很花时间。

    】 【明朝的天文官员们也没办法,只能用肉眼观测将就了几十年。

    】 【现在留下来的北京古观象台就是明朝时建的,但是仪器都是清朝时候造的。

    光是其中一件用来测量天体的赤道经度和纬度“玑横抚辰仪”,就花了十年的时间来铸造。

    】 在北京古观象台的台顶上。

     七八件大型的黄铜天文仪器错落的摆放,这正是明清两朝星官们的观星区域。

    玑衡抚辰仪、纪限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在几百年的风吹日晒之下呈现出沧桑的历史痕迹。

     朝代更替,风云变幻,但它们却依然静静的伫立在这观象台上,就像是头顶千年甚至万年不变的永恒星空。

     【不管在什么时候,天文仪器都可以说国力水平的显现。

    】 【它反映出来的是当时最巅峰的技艺、涉及到冶炼、机械、工程,同时还反映了那个时代最高超的科学水平。

    涉及到天文、数学、物理。

    】 【纵观华夏这些出名的天文仪器,无一不是在每个朝代最盛世的时候建造的。

    】 明朝。

     感觉仙画终于说了一回公道话的朱元璋心里舒坦多了。

     他对自己俩儿子道:“那当然,司天台可都是好东西。

    这历法与星象,如此重要,当然要好好保存起来。

     他也是有眼光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