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关灯
    倒是对农作物比较熟悉的朱楠眼睛一亮:对啊!之前仙画说玉米和红薯,还有那什么土豆,都是不怕干旱的! 他敬佩的看着朱棣,四皇兄果然是当皇帝的料。

    好不好吃在其次,主要的是先得让人有得吃。

     朱元璋大喜过望,终于找到一条破局之路,连说三个对字:对,对,对!而其他朝代的帝王们,听到那一连串的灾情记载,也都麻了。

    汉武帝刘彻缓缓的吐出一口气。

     他暗暗的道:“还好,还好……朕在位的时候,气候没什么可怕。

    ”不然,恐怕是连他都撑不住,就更别说那些资质平庸之主了。

    至于东汉末年的小冰河时期,他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那东汉是不是他后世子孙的天下那还很难说呢。

    况且,若是他此时如此努力的改变时局,历史都还朝着那个方向走了,那他也没办法了。

     · 【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强有力的朝廷,开始赈灾,拨款拨粮,组织灾区重建,指导种植,可能一切都还算好。

    但那会儿是明末,朝廷和官员们不添乱就不错了。

    】 地方官收到了来自朝廷的赈灾粮。

     “开个粥棚吧。

    ”他眉头一皱:“粮仓里的那些陈米也该都清掉了。

    还有,米不够啊,放少点儿。

     底下的人一听就懂了,但脸上依然露出谄 媚的笑容:“还是大人想得周到。

    这群泥腿子怕是饿狠了,不能一下子吃那么饱,稀一点好。

     官员这下真觉得自己周到了,矜持的点点头。

     待底下人走了后,旁边的师爷却道:大人,现在的粮价可是水涨船高啊。

     你的意思是? 大寒之后必是大旱!大人,假如明年真有旱情,那这粮价恐怕还得再涨。

    到时候谁手中有粮,谁就能发财。

    钱家米行的东家今天还来邀您赴宴呢。

     师爷的话意味深长。

     官员想起官仓中的粮食,也一下子就懂了:“那自然就要。

    ” 大不了,把这些赈灾粮扣下,施完这次粥就不施了嘛,或者是再稀一点……算了,那柴火还得算钱呢。

     反正那些泥腿子又不知道朝廷到底拨了多少粮来。

     官员打定主意后,施施然的去酒楼赴宴了。

     【这样的情况下,民众活不下去了,只能选择起义。

    】 陕西的高迎祥,也就是李自成的舅父,聚众起义,点燃了明末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

    米脂的张献忠攻克了成都,称帝立国,国号大西。

     天下响应者无数。

     如同元末一般,明朝终究无法摆脱封建王朝的三百年魔咒。

     【刚刚大抵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