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关灯
    子。

     看着薛瑜离开,守在殿内角落的嬷嬷上前一步,低声问道,“娘娘,这……京中贵女的画像,还要着人送来吗?” “当然。

    ”林贵妃舀起一勺金黄色炖汤送入口中,凤眼微弯,笑意温柔,“她总不会还想做老三的正妃?月底秋狩前看过画像,在围场正好能见见人,也好让老三自己瞧瞧。

    ” 回到小院时已经是掌灯时分,流珠为薛瑜准备沐浴。

    厨下抬来水就赖着不走的嬷嬷与宦官们伸长脖子往浴间里看,被她挨个敲了出去,那抹口脂印的事在她心上转了两圈,最后还是没有问出口。

     秋夜微凉,薛瑜包着长发出来,见到院中候着的人有些不太适应,沉声道,“流珠,收拾完进来。

    ” 几人互相挤挤眼睛,嬉笑着被赶进浴间抬走脏水,流珠打理好浴间,闩上小院院门,敲门进了主屋。

    薛瑜长发散开,有些滴水,被风一吹凉快得恰到好处,干脆也不收拾了,流珠看见却是一急。

     “殿下,您这样要生病的。

    ”她提了小炉进来,蹲在旁边拿干布巾包着薛瑜的长发一点点烘干,见薛瑜正在写写画画,连抱怨声都低了下去。

     薛瑜画的正是袖箭的结构图,光靠脑中想象还是有些不足,边画边改,听到声音抽出一缕思绪笑道,“不是有你在吗?”连路引都准备好了,前些天流珠也摸清了光禄寺的出宫时间,不怕意外的话随时能走。

     她正想让流珠去拿路引,笔下一顿,忽然想起先前忽略了的问题。

     袖箭是个新物事,假借其他制作之名让唐大匠允许她开炉应该不会受到阻碍。

    手稿上弹簧和机构的计算比例已经有了雏形,拿去天工坊开炉制作会有些瑕疵,但问题不会很大。

    但是明日大朝后不久就是赐食宴席,按照往年时间算结束后已经临近宵禁,根本没有时间去天工坊。

     明日不行,就要拖到后日,拖得时间越长越容易出意外。

    薛瑜抿了抿唇,没有说出路引的事。

     夜色渐浓,流珠烘好头发,为她松松挽起,拨了拨灯芯,“殿下,该睡了,五更天前就得起了。

    ” 薛瑜折起手稿,叹了口气,“你也早些睡。

    ”要为她收拾桌面的流珠一怔,低头应诺。

     35.尚书一看就知道是个好官 “月儿弯弯,花儿美美,孩儿睡……” 方锦湖翻墙进府前就听到了若有若无的歌声,他拉开门,门外披头散发的妇人侧坐着靠着门框,手里攥着一把小花。

    几支海棠里混了一朵硕大的菊,只是显然摘下来时间久了,已经谢了一半,但她没有发现。

     “小湖什么时候回来啊?”她仰头问着门前另一个人,方府的男主人眉间纹路深深,轻声应付着,总说不出一个具体的时间。

    好在妇人似乎并不需要一个答案,问完又垂下头,对着花儿唱起摇篮曲,曾被她珍之重之的布娃娃斜插在衣领里,可笑地露出半个头。

     方锦湖上前一步,半跪下来,妇人这才看到他,惊喜地拍拍手,“你怎么才回来啊。

    你今天生辰,娘给你摘了花,你看好不好看?” 月光映着妇人无忧无虑的脸,方锦湖寻了个方便她插花的姿势低下头,闻到他身上酒气,妇人忽地变了脸,“你坏!你骗人!我的小湖呢?你不是小湖!”她攥着方锦湖的衣领,用手中花束拍打他的肩膀,花瓣碎了一地,双腿直蹬,像一个丢了糖的孩子一样,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惶然地看着眼前两人,一叠声问道,“我的小湖呢?小湖去哪了?你们见过她吗?” “……钟夫人。

    ”方锦湖哑声唤道,任由她又踢又打,踹到本就留下青紫的位置,皱了皱眉没有躲开。

    妇人得不到答案,声音里渐渐带上了哭声,方锦湖将她衣襟里的布娃娃拿出来,放在她手心,“小湖在这里,夜深了,夫人该带小湖去睡觉了。

    ” “睡觉……对,小湖该睡觉了……”钟夫人恍惚地应着,抱着布娃娃重新唱起摇篮曲,摇摇晃晃顺着小路走了,方锦湖沉默地跟在她身后,一路看着她进了屋,才折返回来。

     守在门前的尚书方朔仍未离开,眼角的笑纹说明他已经不再年轻,但依稀可见少年时的俊美,笑起来有些无奈,“夫人给殿下添麻烦了。

    ” “父亲。

    ”方锦湖唤了一声,语调散漫,毫无尊敬,他伸出手,不耐烦地晃了晃,“头疼,给我。

    ” 方朔从怀里取出一个扎紧的布袋,语带犹豫,“殿下,明香丸量大伤身” 话没说完,布袋就被方锦湖劈手夺过,他像是一时收不住力,歪倒在门边,肩膀与木框发出沉闷碰撞声,他毫无所觉,只顾着挑开绳子和内里瓷瓶木塞,仰头就倒。

    一股甜香弥漫开来,方朔后退一步,远远看着方锦湖像吃糖豆似的倒了一把药丸吃了,没有阻止,好像方才劝说的人并非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