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关灯
    太过明显,薛瑜一时失笑,“差不多吧。

    用柳木做出来试试。

    ”这时候她就很怀念与唐大匠沟通时的顺利,画出图基本上就能看懂。

     图纸的尺寸和材料薛瑜都按记忆逐一标好了,匠人们喏喏应了,各自去寻材料。

    薛瑜没急着走,准备留下来看风箱打造出来的成品,姜署令擦着汗又凑了上来,“殿下,那个,弹簧……” 薛瑜对着匠人们时脸上的温和消失了,冷冷看着他,“署令,为何不早些告知材料不足?若是耽搁军情,是要吾向陛下领罪不成?” 她之前专门问过有没有准备材料,要是东西不够,真想好好做事的话,姜署令该早些告诉她的。

    他没有说,只能解释为他觉得两边都不好推脱,想应付过去。

    虽然也不是不能理解,但这样油滑一般来说最后只会什么都做不了。

    她又不是蛮横的人,在不能强压时大家商量着把事情做了才效率快,像这样心中抵触产生了误会,反倒事倍功半。

     姜署令跪倒在地,“殿下,臣绝无此意啊!” “行了,没有下次。

    ”薛瑜恐吓了他一下,估计着效果差不多,越过他走向等着的秦思。

     秦思旁观全程,不免生出几分担忧。

    三殿下本性仁厚,像这种情况也都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今日几人他看得出来都不大坏,只是各怀心思,但若有心怀恶意之辈,可又该如何是好? “在想什么?这般出神。

    ” 秦思抬头,望向薛瑜,“殿下宽厚,然他人未必心怀感念。

    ” 薛瑜笑笑,“本就非大事,何必动怒。

    ”她望向秦思旁边的青年,“请问这位是?” 黄脸青年长揖到地,“臣鸣水县县令,江乐山拜见殿下。

    ” 鸣水县县令?薛瑜想起蝉生之前回来的禀报,附近的确是鸣水县辖区,行宫也在县辖内。

     “江县令请起。

    何必行此大礼?”薛瑜扶起他,“这几天本就想去四处瞧瞧,没想到今日就遇到了此地东道。

    ” 江乐山摇头长叹,“说来惭愧,年少时听闻木涩,连年牧场军中出现损耗我也是知道的,但没有殿下提起,臣万万将两者联系不到一处。

    于殿下或许是一言,于臣与牧场,却是偌大恩情。

    ” 见薛瑜疑惑,他简单讲了讲鸣水县下辖内容,薛瑜看他的眼神变为同情。

     牧场属于鸣水县,行宫平时修缮也归这里管,什么事都要做,但偏偏还有一群练兵的大爷们压着,他这个县令做得怕是和受气小保姆差不多。

    而且管得多,意味着容易出事,并且难出政绩,万一来个天灾人祸,一年的中正定品就别想了。

     难怪脸色蜡黄,原来是累的。

     薛瑜推脱了他的高帽,“只是小事,也非我所创。

    ” 跟在旁边的姜署令却又拍起马屁,“殿下向来敏思多才,想旁人不能想,为旁人不能为啊。

    ” “……你没事做吗?”薛瑜被他的马屁雷到,面无表情地看他一眼,姜署令立刻拱手告辞,去找匠人们研究技术了。

     做技术时的姜署令,看着比做官时顺眼多了。

     江乐山道,“殿下若是想在四处瞧瞧,臣可为殿下引路。

    但须得改日,今日钉马掌的事,臣得立刻禀报。

    ” 薛瑜没太在意,毕竟现在行宫来了太多官员,江乐山这种地方小官更得谨小慎微,免得出了差错,报上去也是为了避免出事。

    她点点头,与江乐山告别,自己和秦思走到一旁,聊了几句薛玥的病情。

     薛玥这几天调养下来有效,但也正说明了秦思拿的药对症。

    秦思用的方子是皇帝头痛病早期发作时镇痛止鸣的方子,在薛玥身上减了些药量,生效能够一时解决问题,却也意味着更大的麻烦。

     正说着,远处马蹄声若暴雨雷鸣,由远及近,薛瑜被铠甲上的光晃了下眼睛,有些发懵。

     皇帝怎么过来了?他不是巡营去了吗? 58.鸣水县阡陌交通,土地平旷 “那匹马在哪?”皇帝与将军们翻身下马的速度奇快,动作整齐中透着过往的默契。

     临时马厩离兵械坊不远,江乐山对这样紧急的奔袭显然不太适应,下马让人牵来钉了马掌的马后,过了好一阵才喘匀了气上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