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关灯
     她在床边站着,恨不得有个地缝出来让自己钻下去,从京城到行宫的路上兄长都没有受伤, 若非带她跑了那么久那么快,也就不用受病痛之苦。

     “与你无关。

    罚你做什么。

    ”薛瑜声音还是有些虚,“阿玥早食用了吗?” “吃了麦饼和肉粥。

    ” 薛瑜拍了拍床边,递了一张手稿过去,“过来,流珠帮她扎一下头发。

    阿玥,不是想帮忙吗?来念念,让我看看你认字认得怎么样了。

    ” 对女孩的发髻薛瑜是真的一窍不通,男子束发相较来说方便得多。

    薛玥坐下来,绑在头上的绳子被拉散,头发披下,手指轻柔地在头顶打转,薛玥悄悄看了一眼兄长身边的流珠娘子,小声道谢。

    她感觉得到两人之间气氛改变了,一时不知该替兄长感到高兴还是为难。

     在被看出她心思之前,薛玥低下头,拿着手稿展开一瞧,上面字迹凌乱,与其说是写的文章,不如说是胡乱抄的一堆字横七竖八搭在一起。

    她迟疑了一下,“茶、皮球、纸、水泥、皮离?” 薛瑜猛地坐直身子,面不改色地从薛玥手中抽出手稿,“好了,把几案挪来床边,我说你写。

    ”一时疏忽把她刚刚胡涂乱画的那张纸递给了薛玥,也难为小孩能念下去。

    太过猛烈的起身让腰部一阵疼,血涌得更汹涌了些,薛瑜不敢乱动了。

     外面的天空始终没有亮起来,沉沉压着像是要下雨,流珠多加了一盏灯,照亮内室床边,薛玥跪坐在几案旁,有模有样的磨墨润笔,薛瑜看着有趣,“阿玥是随谁开蒙?” 薛玥的生母本是宫中献舞的宫女,地位卑微,就算侥幸认字怕也没有这样端正的写字习惯。

    薛玥是个女孩,循例要到秘书省的皇子开蒙也轮不到她,不然她也不至于想方设法的出来露脸。

     “是尚衣局的一位女官。

    ”薛玥抿唇,“但是嬷嬷老了,去年就出宫了。

    ” 宫女和女官们到了年岁离宫也是有的,薛瑜虚摸了摸她新扎好的头发,接过流珠端来的姜汤暖着手,“我说,你写。

    不知道怎么写的字,先用相近的替代。

    ” “儿闻国家之事,盛于民也。

    先前观鸣水外流民聚集,又访农家务农……” 根据昨天江乐山所说,齐国当前对流民的态度还是相当宽容的,只要说得清是哪里来的,大多都能被安排一些事做入籍糊口,不然也不会出现大批流民向西而来。

     除了真的太弱小活不下去的部分,流民们更多的是因为赖以谋生的技术不再能运用,或是家园毁灭流离失所。

    但土地出产和工作内容没有变化,人却越来越多,入籍方便也就带来了郡县养人的压力,财政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入籍后需要上缴税赋和劳役,当没有合适工作的民众承担不起,就会再次进入流民行列或是抛弃良籍自没为奴。

     薛瑜有心留下他们,毕竟人口在任何时代都至关重要,但如何安顿这些人口,就是个大问题。

     薛瑜缓声说出她考虑的设立国家集体工坊概念,国都附近暂时没有地给流民,不如拉过来建设国家工厂。

    将高利润工坊交给现在还大半是世家子的朝堂官僚她是不放心的,但并入军队产业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肥皂铺如今还是民办状态,作坊也是这样运转,利润空置,但由于雇佣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孤独园老兵们,其实说得上半军事化管理,她打算的就是将半军事化变成彻底的军事化。

     军队出身的老兵做管理者,选出部分可靠的流民做工人,所得利益扩张孤独园收留范围,将孤独园变成真正的养残疾孤弱抚幼的机构。

    这或许救不了所有人,但能让想活的人活下来。

    养流民并不是一直养着,而是让他们恢复些生机后自食其力,用劳力来回馈收留时的帮助,彻底有了劳动能力后决定或走或留。

     蝉生去走访农户收集长直辕犁改进建议本就只是做样子,好铺垫她拿出来曲辕犁的事,干脆一起说了。

    只等蝉生回来,她去兵械坊打出曲辕犁的实物交给江乐山验证后,就能上报皇帝。

     改革耕种技术,从行宫公田开始正合适。

     黑压压的天色里猛地闪过一道雪亮的光,雷声滚滚,暴雨应声而下。

    坐在薛瑜旁边的女孩缩了缩,往她身边靠了一些,小心地没有碰到她。

     薛瑜说得口干,喝了口姜糖水,轻轻叹了口气。

    若是齐国在如今楚国的位置就好了,制盐制糖,都是暴利,她又何必非要和肥皂甘油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