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关灯
    的村子才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定居。

     村子里大多都是这些年西来的流民,他们在这里重新生活,从流民棚里枯骨一样的人,慢慢变成了今天他看到的每一个人。

    只是今年的流民来得太多了。

     他不自觉握起拳,复又松开,叹了口气,“殿下莫要与臣玩笑。

    ” 薛瑜摇头,“曲辕犁的事我会写下奏折上书陛下。

    我想在鸣水做一些别的尝试,但到底你才是县令,我需要你的帮助。

    ”她见江乐山犹疑,点了点那片荒地,直接道,“我想找你借一块地方。

    大概两三亩地,我觉得那里就挺合适的。

    那片地一共几亩?” 江乐山下意识回答,“一亩两分。

    ” “除了那里,还有什么地方离得近些,适合建房子?” “怕是要往山上去了。

    ”江乐山苦笑,“殿下想做什么,吩咐臣做便是,” 薛瑜不可能一直守在鸣水事事亲力亲为,后续的事情当然要交给他和其他人来做,见他同意,笑了笑,“我出钱,雇些人在合适的地方先扎几个竹棚木棚。

    再垒个大些的灶台。

    这块地上烧了杂草,也要翻一下。

    ” 江乐山点点头,叫来缀在后面的差役回村中找人。

     第一个牵着牛来的是刚刚见过的袁佃户,他没将扎棚子的事放在心上,只惦记着土地,“贵人,这块地得空一年才能种,您这是要干啥?” “先前听你们说,过去有人能连着种粮食,就想来试试。

    ”准确的说,不管种不种地,就算之后要拿这块贫田盖工坊,也得先清理了上面的荒草才行。

     袁佃户张了张嘴,想劝却没出声,之前冻死青苗的事他们已经说了,贵人不听,那就随贵人去吧,没准真能像新犁一样有了啥好结果呢? 江乐山组织了人手安排好垦荒和搭建的事,差役押着放了曲辕犁的推车往行宫去,其他人则往鸣水县城赶去。

     流民棚看着比薛瑜上次见到的好了一点,或许是她给了的那些银子的作用,里面多了挡风的木板,也显得干净了许多。

    年幼的小孩们恢复得快,已经有人起来打扫着棚中的脏处。

    釜里热水冒着白汽,不时有人拿竹筒来分一点,也好暖暖身子。

     但和那日的麻木不同,有了些生气后的流民们脸上更多写着慌张与急躁,有人望向远处,借说话缓解自己心中的不安,喃喃着:“怎么还没人来。

    ” “谁说没管你们!你们吃的是啥?”差役敲敲木桶,吓退来人,一抬头瞥见远处几匹马跑来,“县令回来了!” 江乐山下马第一个问起的就是,“今天有没有人来?”差役摇摇头,江乐山折返薛瑜身旁,“殿下想如何安排?” 薛瑜:“既然士族不收,就都随我来吧。

    把这些人都迁去山脚新搭的棚子,做事管饭。

    ” 江乐山听得一头雾水,但三皇子愿意管流民,又有皇帝吩咐的协助三皇子做事压着,他便领命安排下去。

    流民们被叫着起来,一个跟着一个被赶着往外走,长久的流浪让他们下意识以为这是又要赶他们离开,有人哭了出来。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填了部分肚子,有几个人有力气喊叫了,揪着守水桶的差役苦苦纠缠,“差官,不是说会管我们的吗?给我们一分地种也行啊!” 陈关守在薛瑜身后,一直扫视着人群中的动静。

    薛瑜回头对他使了个眼色,他出列站到前面,昨天被揪着审问的记忆太过可怕,甫一出现就吓住了闹起来的几人。

    陈关单手按着腰间佩刀,笑了笑,“我家主上要了你们去做事,走到地方,每人都能吃饱,哭哭啼啼是做什么?” 他那张娃娃脸的可爱气质全被最后一句有些恐吓意味的话冲淡了,乖乖随着大流走的人低着头,刚刚出来的时候闹起来的几人连忙来赔笑,“我、我就是问问。

    ” “你们,我家主人不收。

    ”陈关歪了歪头,“其他人,跟着大路走!” 几人闻言如遭雷击,脸都白了,想来抱住陈关大腿哭嚎,终是没敢,眼睛一转瞧见旁边的江乐山,记得他是个温和性子,连忙扑上来大哭,“江县令” 啪! 一声清脆鞭响,抽出的烟尘在他们眼前腾起,地下原本的一块石头碎成了两半。

    来人咽了咽口水,委屈道,“动不动就出手打人,谁知道你们主子要人是去做什么,我们问问都不行?” 这样的套路,薛瑜在京城见多了,在鸣水还是第一次见,对耍无赖的几人笑笑,“你们屡次闹事,挑起争斗,谋害命官,是谁派你们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