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关灯
    再看《苜蓿》,比起另一个碎片,这篇相对更长,前面也明显缺了内容,但开篇就惊住了她,“……引入中原,多年生植物,可为牧草种植、秋冬青贮、灾年野菜。

    春夏秋皆可种植,其中以夏秋最为适宜。

    一亩苜蓿可饲十余只羊……” 之前还想着怎么搞养殖,系统这就送来了牧草种植方案。

    一时间,薛瑜甚至不知道两个残篇哪个更有用了。

    她本觉得皇帝提及林地草原湖泊是买一赠多的典范,没想到当真被他一语成谶,还真的需要牧场了。

     抽出曲辕犁的时候她十分震惊,这次反倒没什么特殊感觉,脑子里只飘过了一个疑问:非酋偷渡欧洲到底有没有时间限制? 如果系统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没准早都能把她骗得去搞恋爱攻略游戏了。

     抽奖次数消耗完后抽奖面板自动关闭,薛瑜想想可能会错过的各种农业相关内容,心痛得一点睡意也没了,起身挑灯抄写两本残篇,无论系统是不是在抽风,还是写下来更放心些。

     流珠守在外间半梦半醒间瞧见光亮,进来看时见薛瑜全神贯注写着什么,便没有打扰,去院中小厨房里煮了些红枣豆汤,等薛瑜写完已是深夜,一抬头,就看见旁边的案上放了一碗汤。

     枣子被煮得软透半化进了汤里,豆子软糯,入口顺滑微甜,暖意融入四肢百骸。

     翌日,薛瑜身边只留了一人守着,另外两个侍卫皆被派出去收集原材料,去练完基本功,刚回了别苑还没来得及换了衣裳出门去找行宫的人,行宫宫丞自己就找上门了。

     先前江乐山介绍自己工作内容时是说过的,隆山行宫多年不曾设宫令,皆由地处的鸣水县里管辖。

    他来隆山行宫时便和平日住在这里的宫丞和几个小吏住在一处,昨夜里皇帝的旨意没有向外传,只通知到了负责行宫事宜的几人,他晚上接到消息还好生安抚了几个突然空降顶头上司惶惶不安的小官一番。

     行宫宫丞被陈关领进门时一身腱子肉在有些不合身的官服下鼓着,看着不像文臣,反倒像是个武将,只一张瘦脸看上去有些违和,“臣隆山行宫宫丞李麦,拜见殿下。

    ” 薛瑜起身扶住他,“李宫丞快快请起。

    蒙陛下青眼,让我领了宫令一权,但只是为了行事方便,宫中事务,皆循旧例。

    ”空降对原本在这个职位上干活的员工最好的通知就是:不用考虑我,还按之前的继续做。

     皇帝只是给她利用土地的权力,宫丞来见她是走程序,她不能真当自己成了行宫管事的人。

    况且,她不过是为了做试验田,不能本末倒置。

    隆山行宫还牵扯了驻军和训练的军队等等,情况复杂,薛瑜也不觉得自己能一个照面就理清楚所有事,外行指挥内行做事往往生乱,还不如她搞她的,他们搞他们的。

     果然,听到她这样说,李麦笑容真切许多,拱手问道,“殿下需要臣做什么?” 薛瑜想了想,递给他一杯水,“我对行宫及草原了解甚少,先前只听江县令说,行宫内主要是军屯,便请宫丞先为我介绍一二。

    ” 李麦恭敬地接过,呷了一口,“那便从军屯讲起吧。

    军屯的屯田客在鸣水县及军中户籍上均有记载,农忙时种地放牧,农闲时练武,说是半个军卒也是行的。

    说起来不怕殿下笑话,臣也曾是其中之一。

    ” 也就是类似民兵的存在?薛瑜看了看他的手臂,明白了这副体格从何而来。

     行宫草原的种植放牧都由屯田客来做,每年限定数额。

    由于屯田客本身的半军队属性,在行宫中行走无阻,便是薛瑜之前看到的那些牧民。

     薛瑜听完,将她画好的两张图递给李麦,“我需要宫丞为我做三件事。

    一为寻找收集图上两种作物;二为开垦大约一亩的草原田地,不需要水草丰茂,贫田便可;三则是请牧马者收集马粪。

    ” 李麦一看,指着其中一张图笑道,“此为苜蓿,马儿爱吃,就是难养难种,任它自己乱张倒是长得草原上四处都是。

    ” 不怕他熟悉,也不怕之前种植困难,只怕他不认得。

    薛瑜见他认出苜蓿,心中微喜,又推了推旁边棉花图,“那此物宫丞可见过?” 李麦摇摇头,“不曾。

    ” 薛瑜有些失望,但也知道寻找新作物不能着急。

    之前让流珠记得在宫中询问寻找却始终无所获,眼下只能希望京中牛力能带来好消息了。

     “草原贫田可得,但开垦后种麦出产远不如牧马,且殿下只要一亩,是否太少了些?”李麦见薛瑜温和,加上之前江乐山的安抚,放下了心,想到三皇子长于宫中怕是不熟农事,劝道,“况且,马粪多散于草原,早年也有农家带回家中沤后作为肥料铺进地里,谁料,无论种麦种粟,都难以成活,根须烂完叶子也发黄。

    那片地后来荒了长上杂草,才慢慢好了起来。

    殿下需要沃肥,不如取其他的为好。

    ” 听他的说法,关于为什么难以成活,薛瑜心里隐隐有些猜测。

    残篇《苜蓿》里只说了要用马粪作为肥料,并没有解释原理。

    但是都是肥料,只有它不一样会“烂根”,最可能的就是酸碱性不同。

     薛瑜摇摇头,“我自有妙法,劳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