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关灯
    水泥还在鸣水山脚下不知道进度如何,蝉生回行宫时石灰石刚刚运到山下,这么几天能够煅烧出的原料数量恐怕也没多少。

    她给李麦提供的青贮窖设计是以石板铺四周和地面,干草席加封一层,按理说只要能够夯实应该防潮和发酵的程度和水泥窖差别不大,但也得一个月后看到青贮结果才能判断,要是这一批结果不行,刚好到花期可以收割的另外半亩地作为下一批青贮原料,就得用上油布和水泥了。

     “做得不错。

    ”薛瑜看过窖内结构,确认和设计一样,又看过正在晒干水分的苜蓿们,才和李麦细细说了之后青贮的要点,“晾晒一天多,到弯折时无法折断就差不多了。

    到后天早上新一茬割下来的晾完两批一起切碎下窖,记得让人铺十几斤就拿石板压着踩实一批,这样压实更容易成功……” 李麦手上原本薛瑜送来的薄薄一本册子已经变得厚起来,薛瑜注意到他新记的笔记前还增补了许多并非她靠系统《育种术》提供出的新的经验,对李麦能够种好苜蓿更多了一分信心。

     两人坐在热火朝天的工地旁一个说一个记,薛瑜正思考着如今不能出行宫该如何从山脚下把水泥运回来增加封窖成功率,就见远处跑来一匹快马,骑士在薛瑜面前翻身下马,“殿下,鸣水县令来信。

    ” 看骑士装束,却是守行宫大门的兵卒。

    李麦很有眼色地去了旁边领人翻动晾晒的苜蓿促进晾干进度,薛瑜温声谢过送信的兵卒,流珠接了信,为她拆开。

     刚拆开信,薛瑜就没忍住笑了出来。

     江乐山开头倒是工工整整严肃的下级汇报语气,然而再怎么严肃的用词和笔调在信的末尾画了一株水墨草苗、一间小房子和一滩看不出什么东西的泥水后,就显得有些假正经了。

     在薛瑜欣赏插画时,流珠却惊喜地叫了出来,“恭喜殿下!” 信中,江乐山说到了这些天鸣水流民棚的变化,主要夸奖了薛瑜送来的一批人对秩序的管理。

    薛瑜之前安排下去的育苗和搭建工厂厂房的事情已经基本完成,在石灰石送到后,吴威拿着薛瑜给的煅烧方法,已经准备好了水泥原料,只是尚缺水泥配比,还要等薛瑜发话才能确定这些材料之后如何作用。

     而一批批渐渐有了些力气的流民们,或是被领着开始侍弄在育苗土里发芽后挪到刚翻好的贫田的麦苗,或是自忖恢复起来,参与进了房屋搭建和水泥原料煅烧工作。

    薛瑜起初给江乐山定下的暂时借粮养人的策略,已经有人靠着自己的双手还上了不少。

     病着的流民暂时还不能工作,但他们也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照顾自己,比如每天带着人唱喜儿他们新编的儿歌。

    挤在竹棚里的百余人,已经有了与之前心死如灰不同的面貌。

     除了帮忙传达在侍卫和蝉生都被紧急召回后引发的伙计们的担忧,留下的流民里抓出来惫懒闹事者的不好消息江乐山也没有瞒着她,细细写了经过和最终逐出的结果,反倒让一直挂心的薛瑜放心了许多。

     江乐山最后表达了一遍对麦苗过冬的担忧,又提起了被鸣水出现了百号人要穿衣吃饭的动静吸引来的小商人,在他笔下的山脚下村落,处处都透着生机盎然。

     “……鸣水平静,深秋已至,臣遥望殿下安。

    ” 厚厚一卷信纸读到最后,薛瑜不得不感慨如今手下人多起来就是轻松,江乐山不声不响就将鸣水的进度推进了这么多。

     “阿玥是不是也想去看看了?”薛瑜一偏头望见自己旁边坐着的小朋友眼神晶亮,出言逗她。

     薛玥却摇了摇头,“我是觉得,阿兄如今要理这样多的事,那么多人都与阿兄息息相关,阿兄要更爱惜自己一点。

    ” 流珠看着突然被妹妹说教僵住的薛瑜,扑哧一笑,轻声道,“公主说得对,殿下可万勿冒失了。

    ” 自从受伤回来,薛瑜听这样的话已经听得耳朵茧子都快磨出来了,幸好林妃现在不在,不然还能再哭一段“儿啊,你走了为娘该依靠谁”的戏码。

     薛瑜举双手投降,安抚了情绪又紧张起来的两人,才道,“我的命是命,别人的命也是命。

    好了,不说这个,谁来帮我想想办法送信出去给江县令和吴威他们?” 在再次引发不安之前,薛瑜及时转移话题。

     蝉生问道,“奴虽未看信,但之前去时县令处处妥帖,殿下是还担忧何事?奴看这些天来各家拿人讯问的兵卒都少了,应该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