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关灯
    令人惊讶的是,看上去像是修习儒学的苏禾远,注释和理解更多的却是法家的《韩非子》。

     “我既为秘书省少监,自是要为藏书出一份力。

    ”苏禾远起身,在薛瑜吃惊地翻阅书籍时,随手揉了揉她的脑袋,将一份印好的告示递给她,“殿下才思敏捷,当观大局,而非小节才是。

    ” 告示上写的是国家校对勘误书籍,邀有识之士前来论道,若无人提出异议,则齐国官定版本书籍就要刊行天下,官员们修习的书籍也将以这个版本为准。

    同时随着告示发向四处的还有印好的书籍,只要是认字的文士都能来领取一卷,相对皇帝在其他地方的简朴,这一次可以称得上是大手笔了。

     这么多书,或许苏禾远在她第一次劝说著书后就上书开始准备了。

    她的劝说完全是画蛇添足,自以为是。

     薛瑜摸了摸鼻子,真心诚意地拱手施礼,“还请苏师教我。

    ” 苏禾远却摇了摇头,“臣已无物可教殿下,只是想请殿下停下看看,再向前走。

    ” 停下看看? 直到薛瑜走出小屋,这句话还在她心头回荡。

    跟李娘子在练拳的薛玥完成一套拳法,跳起来扑向薛瑜,薛瑜捏了捏她的脸,“今天还要去蹴鞠吗?阿兄陪你一起去?” 薛玥搓热手掌为薛瑜暖手,笑得眉眼弯弯,“不去啦,冬天踢球太容易摔倒了,等开春我们还有一场比赛,到时候我来请阿兄!” 冬天穿得都厚,跑动笨重,地面冻硬了摔一下也挺疼的。

    不过主要原因其实不是这个,而是薛玥看着对面蹴鞠队,那些士族家不受宠的庶子,为了讨好嫡兄,争取获胜,衣裳穿得单薄,有时候赢了也是在地上摔了不知道多少次,没有厚衣裳垫着,受伤家常便饭。

     看着实在有些……可怜。

     薛瑜看出薛玥还有话没说,但小朋友也该有自己的秘密,她没有细问,鼓励了几句就离开了。

     没几天,苏禾远那里的告示就张贴在了京兆府门外,有了上次宣布胥吏考试的热闹,这次京兆府刚刚贴出榜单,不管是京城本地忙着过年的百姓,还是被调来修路刚刚进城,正在痴迷地逛着越来越热闹的京城的佃户们,都好奇地围了过来。

     来念告示的还是上次念榜文的差役,听说能够不要钱领书,想占便宜的人先蠢蠢欲动起来。

    在京兆府旁边被新隔出来的小屋子台前摆满了书卷,乍一看很令人心动,一卷书啊,抄书都要一两银子,这样的书得多少钱啊? 在心怀鬼胎的人上来产生不好示范之前,薛瑜提前得到消息安排的群贤书社的人穿得整整齐齐走到近前,先施了一礼,“在下听闻此处可闻圣贤书,可否予我一观?” 起先还担心出现哄抢,边念告示边注意着小屋子的差役松了一口气,守在里面的人笑着将书卷展开,那是一卷书籍名录,“您想领取哪卷书?能够读出书籍中一句话,让我记下您的身份来历,就能领回家了。

    不过,一人只能领一卷,多的需要花钱买下。

    齐人买书可以有折扣,百文的一卷书只需要九十文就能买到。

    ” 一卷书大概一万字,但长篇大论的书籍也不是没有,分卷的书籍就只能合看或是花钱了。

    在场的人对最后强调的齐人买书没有在意,在他们眼中,楚国是文兴之地,哪有外国人来齐国买书的事? 眼看原来领书还需要证明身份读书,刚起了念头的人打消了不少,私下里琢磨起要不要趁这个机会给子孙后代拿本书回家,认认字没准还能去考个胥吏。

    也有人眼珠滴溜溜乱转,打起了别的主意。

     一时间,府衙前宣读告示声和朗朗念书声此起彼伏,齐国书肆以一种依附于地方官府的姿态,出现在了舞台之上。

     运送书籍和告示印发的速度太快,直接从秘书省经过皇帝批示就发了下去,世家们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书肆开启,有人领到了书。

    看着家中小辈带回来的书本,许多人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这书的纸张,为何如此精致?! 和皇帝不要钱让人发下去的书籍相比,他们手中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