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关灯
    薛琅低头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弓,泪水不知不觉落在了弓身上,他忙不迭擦去。

    抬头时薛瑜和薛玥两人看天看地就是不看他,仿佛在说“没人看见你哭啊”。

    薛琅咧开嘴,笑了一下,伸手揉了一把薛玥的脑袋,“你也要好好读书习武,别给阿兄拖后腿。

    ” “我才不会拖后腿!”薛玥瞬间炸毛,见薛琅可怜兮兮的,也敢对着呛声了。

     “好了,别逗她。

    ”薛瑜一手拉着一个分开,拍拍薛琅肩头,“走吧,我送你出去。

    ” 望着薛琅离开的背影,薛瑜一时有些感慨。

    她早上还考虑过要不要打击薛琅,但最后没有动手。

    没想到到了晚上,薛琅就做了选择。

     不管怎么说,若他不受钟家影响,能好好报效齐国,那就多了一个能用的人,是一件好事。

    只要他始终想要齐国变好,那么他们就站在同样的阵营里。

    而没有了薛琅在,钟家也失去了一张护身符。

     但要动钟家,非得全都控制住再宣布罪责,一口气打落才行。

    账本查清也需要时间,薛瑜准备查出一点苗头再交上去。

    眼下来看,还是先从简家开刀更合适。

    薛琅选择这个时候离开,未尝不是知道他有一段时间来积累军功。

     薛瑜回到观风阁内,上楼后才转向陈关,“是什么事?简家那边还是没消息?” 陈关汇报的正是简家,他递来传回来的信筒,低声道,“老陈头等人脱身,医正领的游医队伍被简家以毒害佃户之名送官,因正逢腊日,明日才能开审。

    ” 医正等人身边有侍卫跟着,挑衅行为本就是计划好的,薛瑜并不担心,只是对居然闹到江乐山那里而不是被简家带回去,有些惊讶。

     陈关适时补充,“正巧遇到四殿下路过,中途还送人去了一趟钟家,后来出来觉得不合适,又让人押着送去的官衙。

    ” “这倒是误打误撞。

    ”薛瑜听着陈关描述的道士与医疗小队冲突闹事,僧人们在旁边念着佛号和“我佛慈悲”拉架,没忍住摇头笑了笑。

     表面上看,就因为这个,僧人们觉得与道士理念不和,早上讲完佛祖成道的故事宣传佛法后,就怒而出走了。

     打开纸筒,薄如蝉翼的帛书从夹缝里滑了出来。

    瞥见上面的蝇头小字,薛瑜顿时神色一正。

     “陈关,现在派人出去,到鸣水找守着工坊的石百夫长和江县令。

    ” 137.腊日(二更)初战告捷 腊日过了大半,离关闭城门还有许久,整座城池却像被笼罩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沉静极了。

     四处弥漫着祭祀香火味道,路上少有行人,进了腊日就是年节,除了一部分掉进钱眼里的掌柜,京城和各处的商铺都关了门,连一直在修的路也紧赶慢赶赶在了腊日之前完工,城中道路全部完成,城外东西两个开工了的城门夯平了土,就等年节过去来年继续。

     苏家大宅里苏家家主让人去叫两个如今官职最高的苏家人,谁料一个侄子一个庶弟都没过来,他脸色阴沉,“年纪大了,翅膀都硬了。

    去如春楼也没找到钟小郎?” 管事低头哈腰赔笑,苏家家主怒气冲冲发泄一通,却也没什么办法。

    如今苏禾远和苏合手下都有活计,跟了不少人做事,若因他有了气,让其他家子弟被排揎,被人找上门来还是他这个家主要向人低头。

     大宅院落之中,苏禾远跪在一块普普通通的木牌前,点燃了带回来的一卷卷书籍,青烟袅袅而上,“阿耶,你爱读书,以前不许,现在就看看我的书吧。

    ” 青烟向上飘去,汇入此日各处的祭祀香火之中。

    与别处不同,鸣水工坊内今日虽可以休息,但为了保证运转,白日里大家都是轮班上工,外面的欢宴和庆祝,以及向外祭祀的声音遥遥传入还在运转的工坊内,再怎么渴盼,也还记得要将事情做好。

     年节原本习惯里是不开工的,但工坊的订单量都大,而且新来鸣水的工人们大多没有足够底子可以不工作赚钱一个月,真要全都遵守着老习惯,怕是得饿死不少人。

    因此,在刚开始有人忧心忡忡询问腊月开工事项的时候,吴威就和江乐山商量了不停工的安排。

    在传到薛瑜耳中时,不仅没反对,还授意在年节里做工要加十分之一的工钱。

     一般要人年节上铺子里干活的掌柜,若是心善会多给些,若是手紧就什么都没有,顶撞了没准还得失去工作,而这还是外面不抢手的活。

    在鸣水工坊中,哪有什么活计不抢手,看上去本是没必要增加工钱的,连吴威在提出时也没有想到这一点。

     薛瑜也不是要做影响市场平衡的事,真照搬后世的节假日三倍工资,怕是工坊工人们还没说什么,早早来到鸣水扎根的佃户们就要闹起来了。

     但一点都不给,虽然这时候为了好好活下去,工人们也会拼命做工,可等到以后条件变好,比起赚钱更想要回去过节的时候再追加节日这部分工钱,他们回想起来过去,违背传统的习惯让人做事,难免感觉缺了些人情味,自觉辛苦为工坊做事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