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关灯
    走出门外都是奢望,但那些纵马奔驰、扛刀疾行的日子终究是远去了。

     “看这些老家伙站起来,再多活二三十年不是问题。

    ” 薛瑜感觉到陈安的伤感,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正逢留在京中的另一位医正踏进了孤独园大门,被带了过来,边走还边回头盯着装了假肢的老兵看,差点撞到人。

     钟三娘被安置在孤独园已经有一段日子,薛瑜不清楚方锦湖后来有没有来看过她,但这几次医正的诊脉记录,她都看过了,看上去,这个封闭了十几年的妇人正在恢复。

     这还是薛瑜回京后第一次来看她。

     日子有些特殊,虽然并不是她选的,而是医正的固定时间,但总感觉有一点点尴尬。

    坐在树下的钟三娘脸上映着树枝的光影,除了怀里被不时摩挲着的那个布娃娃,看上去好像已经康复,沉默而平静。

     令人心生怯意。

     医正却和她很熟悉的样子,中年人唤着“三娘子”,用一种朋友间的方式相处,不需要旁边留下的婢女帮忙,也能很好地哄着钟三娘配合诊脉和回答。

     “您想要和她说话吗?”医正结束问诊,调整了一下方子,准备回去重新抓药。

    他回身看到躲在门边,乍一看压根找不到人影的薛瑜,又是惊讶又是好笑。

     难得见到三殿下这般孩子气。

     仔细一看,没找到方女史,医正顿时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

    唉,少年人心动爱屋及乌,来陪心上人的母亲也算是一种美好。

     薛瑜摇了摇头,“不必打扰她了。

    ” 两人关了门,带着身后的随从走远了。

     宫中林妃借着送食盒打发人去询问过观风阁留守的侍从,只得到了“还没有回来”、“殿下没有安排”的答案,里面的应付在了解三皇子的人耳中过分明显,偌大一座清秋宫,静得仿佛一座坟墓。

     只要闭上眼,就能想起早些时候在她派去观风阁询问方女史消息后,意外死去的冬嬷嬷。

    林妃激灵灵打了个哆嗦,尽管身上还带着厨房里沾上的荤腥烟火气,仍跪到蒲团上,小声念起佛来。

     不管是拜佛还是拜神,正月十五除了是迎神之日,也意味着吏部和礼部联合准备的考试即将到来。

    京城里准备参加正月二十胥吏考试的人越来越多,吏部每天着急上火做着最新的方案,总算在正月十五的时候协调妥当了考试场地。

     不是旁处,正是西城蹴鞠场。

     倒不是他们小气,而是原本准备拿来做考场的国子监学舍,还真装不下来报名的那么多人。

    第一年准备考试,不仅考生们没啥经验,他们也是从零开始。

    从宣布考试到最后考场规划和题目标准,连吏部新来的小官都在不停的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痛苦循环赶工中掉了起码三分之一头发。

     每当这时,他们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疑问:当初到底是谁说先安排上,之后两个月准备足够了的啊?!他们恨不得再多准备一年好吗! 幸运又不幸的是,留给他们提心吊胆、疲于奔命的时间不多了,转眼就是正月二十。

     151.胥吏考试(二更)考官们又爱又恨的薛…… 正月二十,天朗气清,倒春寒的威力尚未出现,怀着对春日的期待,经过重新修整建造的西城蹴鞠场外围了不少人。

     虽然时间尚早,不过接近辰时,但这里聚集了的人数一点都不像这个时候,看热闹的路人、送考的长辈、发现商机提前踩好点的商贩和最重要的主角考生们,混在一起乍一看倒让人觉得满京城的人都聚集在了小小的西城。

     场外只留了一个入口,入场者要经过路引、报名书帖、搜身等一系列查验,才能成功进入考场,也正是繁琐而严肃的审核流程,让整个队伍的前进速度愈发迟缓。

     凭空没了玩乐处的纨绔们心怀不忿,又有家中嘱咐压着,呼朋唤友难得起了个大早,来酸溜溜地看那些占了他们宝贝蹴鞠场的蠢笨寒门,考试能考出个什么花样来。

     要知道,自从世家那队蹴鞠队凑不齐人之后,五公主就对这个游戏有些兴趣缺缺了。

    其他早都打上这个注意,只是不好让寒门或者佃户之子上场和公主与世家子对踢的纨绔们摩拳擦掌,私下里已经拉起了两三只队伍在训练。

     偏偏这个时候,京城最早也是最出名的蹴鞠场摇身一变成了考院,让韩北甫这个已经许久没被人想起的狐朋狗友名字,再次挂上了众人嘴边。

    要不是他发了癔症自己要求被“发配”去边关,要韩父拿个蹴鞠场的事情,那不是容易得很? 然而想看笑话的纨绔们注定是要失望了,被临时调来的现任差役胥吏与维护京城治安的军卒们一起守在原蹴鞠场门前,队伍在有序推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