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关灯
    。

    ”镇守东北三关的将领薛猛摇头晃脑,嘿嘿一乐。

    话说出口,他才反应过来说了什么,还好身边只有心腹副将,两人闲聊声音也不大。

     薛猛瞪了副将一眼,“你可什么都没听见啊。

    ” 副将扭头继续看棚子,扯起闲话,“棚子里现在滞留了四百人,不过说起来今年楚国过来的商队也不少……” 说了几句,副将再看薛猛,薛猛望着城下出神,心思已经飞远了,他知情知趣地收了声。

     一次回京秋狩军演,回来的时候大车小车带着东西,还顺便学了三皇子在军营隔壁鸣水工坊的安排,可以说完全是赚大了。

     薛猛他们几个守边的、尤其是守紧要边城的将领临走之前,都是见过皇帝、得到过特殊通知的。

    皇帝与他们是军中厮杀出来的生死同袍情谊,透了底,三皇子封王板上钉钉,皇室传统是派出来做事,做得差不多再回去。

     要他想,四个边城四选一,南边瘴气西北冷,怎么看都是自己这边概率更大。

     城里收留人多不怕,春耕完了其他三季,今年度支部拨钱拨得相当痛快,修城修路总有的消耗,实在人力过多,等三皇子来了就有能人能解决。

    要是解决不了,难不成传信回去询问朝中诸公办法,还能没人管这事? 薛猛越想越乐,嘴巴都大大咧开,把周围看到他的兵卒都吓了一跳,不知道自家将军这是又抽了哪门子的风。

     正乐着,敏锐的目光让他捕捉到远处腾起的烟尘,薛猛神色一肃,扯出挂在脖子上的千里望,调整了一下方向,向烟尘起处望去。

     来人骑着一匹瘦马,一身短葛打扮颇似山匪,但千里望帮助他看清了脸。

     那不是山匪,是悄悄送去黎国、捕捉东荆城附近动向的探子! 什么情况下,插进黎国的探子会这样不惜暴露自身,也要回来报信? 骑士跑得近了,在哨卡排队的一部分人还站在桥上,严格来算正处于齐国与黎国之间的他们看清了骑士的衣着,不管是小型商队还是平民,都背后一凉,惊恐地喊了起来,“山匪来了!” 他们还没乱起来,嘈杂声就被另一声嘶哑却高亢,仿佛破开喉咙带着血用力喊出来的声音压了下去。

     “荆州龙江决堤!龙江决堤!” 队伍里有人被这炸雷般的声音吓住了,呆呆没有反应过来话中的意味。

    城墙上,薛猛的脸色难看极了,一拳锤到了砖上。

     他的目光从骑士身上挪开,靠近,停在了城外木桥下方,不知不觉已经十分接近两岸的水面上。

     流经东荆城外的龙江刚化冰还不到一个月,满是浮冰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它带着一丝春日的温柔,缓缓淌过,丝毫看不出会奔涌肆虐的模样。

     二月二十四,已经近八十年没有出现过的龙江决堤,在黎国荆州爆发,东荆城百里加急传信回京。

     肆虐的洪水洗刷着准备春耕的田地、精美的楼阁、热闹的商铺,吞没了黎国小半个荆州,波及楚国与荆州相邻的半个越州。

    无论是佃户、被豢养的部曲还是士族本身,在自然的灾害面前,都难逃一劫。

     一时三国震动。

     166.固堤(二更)传我齐名,习我齐文,受…… 京中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二十八,路上跑死了两匹马,赶在凌晨入了朝。

    整个常朝要议的其他事都被放到了一边,先论起了这场突然爆发的洪水。

     龙江自止戈关外一路流经齐黎楚三国,在楚国汇入海中,听到洪水的第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心里咯噔一声。

    虽说天灾可怖,但好在不是在齐国决堤,让人震惊之后生出几分庆幸来。

     尤其是看过自兵部送来的部分割据前留存下来的舆图,河道蜿蜒,齐国境内可是有不止一处堪比荆州险要的河道。

    春季涨水,夏秋暴雨焉知不会决堤? 有了第一时间传回来的情报,被清理了几次的朝中虽说还有人只为自家打算,但一场常朝开下来,已经迅速敲定了启动固堤修堰的安排。

     别的不说,齐国应对天灾的款项每年都是准备齐全的,干旱蝗灾、雪灾、山崩,这么多年下来,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有力的应对方法。

    早先多年不曾有决堤的灾害,国库为数不多的钱自然要留下来机动,如今只是需要在天灾来临之前做预防,敲定了方案后运转起来飞快。

     说着说着,乔尚书忍不住瞟了薛瑜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