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关灯
    屏风还在玻璃窗前挂上了纱帐,原来装玻璃是为了透光,一挡两挡反倒只能比之前亮一丁点了。

    但考虑到皇帝行事需要保密,薛瑜也没抗议。

    心尽到了就行,到底怎么发展,她也不能按头皇帝让他不装窗帘吧? “聊够了?” 皇帝的声音有些不满,薛瑜笑了,先谢过皇帝在一天里安排完了众多事项,又问及黎国使臣对荆州的态度,“……若不可取道荆州筑堤,也可徐徐图之。

    ” 虽然看上去崔齐光能走这么远路,对什么新鲜东西都保持好奇,不像是会任由荆州就这样发展的性格。

    但是崔齐光到底年纪小,高贵身份不代表在黎国朝中有话语权,看皇帝神色淡淡,薛瑜估计结果不太好。

     皇帝没说成了,也没说不成,只道,“三月初三他们使臣队伍也要回国,你们年纪相仿,可以多与崔家小子接触接触。

    ” 薛瑜心领神会,这是要做好工作,走内部路线了。

    说起来,对于崔如许到底在齐国有没有过一段经历,她还是十分好奇的。

    两国风貌不同,有皇帝的亲口允许,想来路上不会只痛苦赶路了。

     再怎么加快速度赶路,马车带着一堆东西往东荆走,路程也缩短不到四天,自己闷着总会乱想,还不如多聊聊天。

     话说到此处,薛瑜想起来了一件事,赶紧报备,“孤独园陈公想随儿一同赴东荆,陛下有什么话想带给他吗?” 皇帝顿了顿,“你都挑了哪些人去?” 薛瑜早有准备,把之前写好的单子拿了出来。

    医正和医正送来的医学生名单,连带着新选的卫队,去吏部提前打过招呼的鸣水县令调动,写得清清楚楚,毕竟都是挖皇帝墙角,真论起来也是她理亏。

     皇帝看完,忽然道,“如果东荆……” 薛瑜被这个“如果”吊起了心,紧紧看着皇帝。

    他难得迟疑了一会,才道,“若东荆不可为,不要强撑,不要逞能。

    ” 薛瑜愣住了。

     “拿不下荆州,拿不下钟氏,不也过了百年?齐国正在向前奔跑,但挖掉创口,不代表一定要付出血的代价。

    ” “你始终要记得,你可以回家。

    阿耶等你回来。

    ” 薛瑜读出了他的担忧,也读出了他的期望,一时鼻子一酸,有些狼狈地用手背抹掉泪水,“儿会好好回来的。

    ” “有薛将军在东荆城,水泥这些东西是用熟了的,人也是用惯了的,不会出事的。

    等东荆城踏上正轨,我还想接您和阿玥、阿琅他们去瞧瞧呢。

    ” 皇帝瞪了她一眼,“胡说八道。

    ” 意识到自己给自己插了旗,薛瑜心里呸呸两声,赶在皇帝再次嫌弃她之前,请了个假,准备赶去鸣水送送将要出发的医正和陈安一行。

     左右皇帝三月初二生辰,只是初一路上跑起来累点,也不妨事。

     出门前薛瑜将守在门外,流珠一路从观风阁拎来的木匣交给了送她出来的常修。

    仗着屋内皇帝看不到外面,她将写好的纸条拿出来晃了晃,无声地告诉常修该如何安排。

     皇帝给她过生日安排了宫宴,皇帝过生日,她总要准备一下生日礼物惊喜的。

    她提前许多天做出来的走马灯,可是费了好久、借了各种资料才画出来的“理想版疆域图兼国泰民安图”。

    要是她三月初一晚上赶回来晚了,常修点上蜡烛提前准备起来,才好达到最好的效果。

     走马灯作为内燃机的雏形,在课上玩的时候倒是做过,但该怎么应用到齐国,薛瑜还要琢磨琢磨,先做出来让皇帝开心一下倒是可以的。

     就是希望到时候皇帝别被感动得太煽情了,相处久了,突然煽情起来她着实是招架不住。

     168.风寒(二更)请殿下回京 论起对鸣水县的留恋,无人能比得上江乐山,他与薛瑜一道送了众人自鸣水工坊离开,身边还带着刚调任过来接任的鸣水下一任县令,争取能顺利过渡,既不耽误薛瑜东行,也不耽误工坊的事情。

     薛瑜欲折返时被江乐山追了上来,“殿下若是有闲,可否赏光去看看县学?” 县学定的是三月三开学,图个好意头。

    初三薛瑜一行从京城出来,自是没时间来参加的,江乐山主持完开学,就算是了却了在鸣水的心愿,可以安心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