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关灯
    是陷入惊惶的士族与百姓们,都想起了这个通知,怀抱侥幸守在家中。

     没有破门而入,也没有强求诊治,只是封一天门,这样的态度反倒更让人信任了。

    况且,就算这时候跳反,家中部曲都离得很远,虽然知道闹起来各地士族会反齐报仇,但丢的到底是自己的命,看过了安阳简和其他分支的下场,士族们宁愿信皇帝一次。

     有人觉得自己应该不会这么倒霉中招,把自己关在门内不与旁人接触,又嘱咐检查家中仆役。

    有人瑟瑟发抖害怕被带走关起来,但在看起来凶恶却语气平和的军卒们安抚下,抱起了明天就能恢复上工的希望。

     富贵人家的疑似病人,大多是被通知后要求他们自己闭门,接受不时上门专门的治疗,并没有强求他们出来。

    至于家中如何对待,就实在管不到了。

    而普通人和富贵人家被认为是晦气的生病仆役,则大多被带离了家中,一起送往西城刚刚重建不久的蹴鞠场。

     按照陈关的复述,和太医署留下的前朝疫病管理办法,隔离区迅速建了起来。

     雷厉风行的查疫与物资调动并行,在薛瑜刚刚拿到鸣水工坊的青霉素培养瓶,隔着老远嘱咐众人开始停工排查和注意的同时,安阳城内,第一批货车缓缓驶出。

     冯医正带走了大半的人,如今春耕期间,没有流民远来,鸣水工坊只剩下一个游医带着十几个医疗小队成员,还有的刚刚开始接触医学知识,半懂不懂的,只知道疫病可怖。

     “……若到明日中午无人高烧,征询在工坊的医学生们同意后,愿意来鸣水的再让他们过来。

    ”薛瑜看着咬紧牙关的吴威,晃了晃有些昏沉的头,轻叹道,“蝼蚁尚且贪生,不许逼人过来。

    你们守好工坊,尽快开工,也是帮上了我的忙。

    ” 调往各地堤坝支援的水泥工坊成员虽然选出来了,但还没上路,鸣水出了事,总不能让人带病上路。

    况且,也得有人在外面做事才行。

     吴威咬着牙,点了点头。

     “回去吧。

    离我们远点。

    ”薛瑜看着他回到工坊内,退出许多,偏头看向带队跑过来的石百夫长,“就站在那里,不要过来,过一个时辰再靠近。

    庄将军已经知晓了?” 负责守卫鸣水工坊的石百夫长用力点了点头,“将军点了一千人,已经先一步去到鸣水,为殿下守城。

    ” “那就好。

    ”薛瑜最担心的,就是江乐山带着差役们压不住整个鸣水城,病人在城中还好说,离开了城,要查是谁、去了哪里就难了。

    小小的鸣水只有三千多百姓,薛瑜名额虽大,要兵也只要了一千。

    只是之后需要多少人,尚未可知。

     在退避到百步远的熟悉的人群注视下,一个侍卫下了马,推着干草筐里堆满玻璃瓶的木板车,向外走来,直到靠近了薛瑜一行,才放慢脚步,将马套上板车。

     薛瑜一行人向后挥了挥手,“回去吧。

    ” 踏着夕阳的余晖离开,他们又踏着夕阳的余晖归来。

    鸣水城城门未关,但无人从里面出来,哭喊和惊惶的呼叫声响成一片,“让我们出去!我们没病,我们不想死!”绕城巡防的军卒们回头望来,隔了十几步远指向城内的长戟毫不放松。

     “让我们出去!” 薛瑜在百步外停下。

    城中隐隐有喊到声嘶力竭的江乐山的声音,再好的人缘和亲近,也敌不过生命的威胁。

     拥挤在城门前,又是畏惧长戟的寒光,又不想回去城里的百姓或是客商们,看到了城外新的来客。

    他们在冲开这仅剩的城门围堵之前,被奔来支援的成原本城中驻军几十倍的人数吓住,他们看着她这个站在外面,锦衣华服、前呼后拥的人,对比过于明显,惊恐和恨意在脸上交织。

     “……我见过你,你昨天下午也在城里,你去过客店!你为什么在城外!” 愤恨的喊声是不满也是恐惧,“你们怎么不抓他,我们贱命就该死吗!” 此刻,之前被安抚了多少次城中县令和学官们都在、不曾离开的记忆被淡忘,人们的怒气找到了发泄口,像终于找到了正义所在,喊了起来,“是啊,怎么不抓他!” 薛瑜静静看了他们两瞬。

     有时不得不承认命运无常,如今,她竟也只有这一条路能走。

    不过,到底是不同的。

     薛瑜在群情激奋前,丢开了杂念,驾马向前,朗声道,“我乃陛下三子,陛下二月亲封的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