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关灯
    太平公想要的,大抵不会是太平,至少,不是薛瑜想要的那种太平。

     王谢两家里,更可能是谁?方锦湖遇到王谢两人,到底是谁在利用谁? 城墙外,马蹄声与车轱辘声同时接近。

    薛瑜捏了捏胀痛的眉心,对自己越想越偏的思路有些无奈,她除了隐约的剧情记忆,对最后的结论甚至没有任何佐证。

    但不管怎么猜,都得先渡过眼下这一关再说。

     ……等等,她有。

     谢宴清两人离京之前,明确说了是要往梁州去的,梁州的军费也是第一处被发现有问题的地方,时疫的动物也来自梁州……楚国是世家当道,除了谢王两家薛瑜不觉得有人能做那个无冕之王。

    若顺着谢宴清两人追查,能不能抓到马脚? 薛瑜匆匆在纸上写了几行字,在城门开启的同时,射向对面。

     陈关刚刚将汇报的信筒绑在运送来的物资车上,和民夫兵卒们一起退后,就听背后破空声响起。

    在他方才站立之处,一支轻箭绑了纸条,颤颤扎在地里。

     陈关看见站在城中的薛瑜,眼眶顿时红了,扬声道,“京中平安,殿下切莫担忧,多多保重才是!” 薛瑜摆了摆手,示意知道了。

    对面撤出一定距离,城中暂时尚未染病差役们才会出去押运货物,但比起昨日见到的差役数量,今天出门的差役已经变少了。

     现在城里主要是减少普通人外出,靠医官、差役和军卒来做事,也征调了部分游医,但战斗在面对病毒的第一线,谁也保证不了什么时候会被感染。

    这是秦思提到过的。

    显然,薛瑜寄予厚望的口罩不能完全阻挡感染,一天没有根治疫病,城中染病的人数就会持续增多。

     还是要发动一部分人,统一管理、相互监督,减少工作量才行。

     薛瑜将这件事记下,在车队被推进城中后,捡起差役们离开前放在地上的信筒。

    城门正在缓缓合拢,来送物资的队伍大部分在往回走,陈关却还留在原地,看着城内。

     拆开信筒,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差点让薛瑜把信筒扔了。

     “值此危难之际,朕三子瑜镇守鸣水,掌刑罚军政,可不报而斩……” 这是给她补上了权柄。

    薛瑜用力眨了眨眼,把酸涩的感觉憋了回去,半天憋出来一阵咳嗽。

     皇帝没有写多少内容,只是专门提了一句京城平安,末尾又是熟悉的臭骂,“……不务正业!玩完木头又去玩纸,你是三岁小儿么,还玩影子?!” 看来,常修的确是把走马灯拿出来了。

     薛瑜摸了摸鼻子,又去看陈关写的详细汇报。

     京中经过大搜查发现了十几个病人,但到底是感冒风寒还是疫病,尚不明确,也统一拉到了西城蹴鞠场,和鸣水一样,每天只是送物资进去。

    不过京中只剩下了一个医正带着一群医师,还要在外有人坐镇,负责治疗的医生数量不多,但在治愈之前,是不会放他们和里面的人出来了。

     京中起初城中戒严,但昨天傍晚再次检查各家各户没有发现问题后,也就撤了,只不过大家都不太敢上街,除了必备的粮铺等处外,集市里也没有几家店面开业,街上更是人影寥寥。

    而应用于鸣水和各大边城的入城检查,也被这次突然爆发的疫病推广到了本该早些开启的京城。

     只是前两天戒严,好不容易放开了封锁,除了还要送米粮菜肉的周围农庄,进出城的人急剧下降。

     钱可以慢点赚,被关进去和病人作伴,那就得不偿失了。

     看到了统计内容,薛瑜这才放下了心。

    她最担心的就是发现得太晚,京城已经在不知道的时候被传染到,如今只是鸣水一处,可以说是最好的发展了。

     而原定上路的三国使臣皆被围在驿馆,尚未放出,显然,皇帝也怀疑他们与这次时疫有关。

    另一批要出发的队伍却已经在路上了,被提前调出只是还没到出发时间的鸣水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