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关灯
小
中
大
黎国迅速丢锅,至于其实已经乱成一锅粥的荆州到底是不是有人暗中坑害导致,早已不是还停留在齐国的众多学子名士所关切的。
而再往深入地想,三国联名檄文,金帐汗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没有参加,是不是就是他们干的?狄罗人效仿中原建国,掳汉人为他们做事,眼下,只知道征伐的狄罗人竟也学会了暗中捣鬼? 于是,对狄罗人的提防、对同为汉人的两国勉强的接纳,一时安阳城中竟生出了齐楚黎三国人结伴而行的局面。
而在檄文传播得越来越广之前,使臣解禁的热闹过后,一个更压抑的消息传来。
齐国西南军调军向东,陈兵齐楚交界。
尚在齐国国都,除了被禁在家里不能出门的时候有些想家外,都玩到乐不思蜀的楚国游学学子们,终于警惕起来。
不少人上门询问还没离开的楚国使臣,使臣都快哭了,问他多少遍,他也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啊! 好不容易问到了常淮,宦官看着他反倒有些诧异,“使君何必担忧?五年一次的演武罢了,去岁收成不错,正好刚刚疫病过去,演武振振声势,也是取个好彩头。
” “呵呵呵。
”楚国使臣笑得脸发僵,不好说信,也不好说不信。
好在,他派出去回国送信的人没有受到阻拦,让人安心了许多。
回想整个出使经历,怎么看怎么觉得闹出来齐国时疫的太平道太过该死,要不是他们闹出了事,他也不至于在这里受罪。
于是,送回楚国的信里太平道再次被骂了个狗血喷头。
但再怎么骂,陈兵的军队已经成为定局,刚刚舒缓些的局势再次紧张起来。
习惯于讨论国家大事的游侠和自认为效仿楚国清谈的齐国学子,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辩论,一时间街头巷尾皆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议论声,和告一段落的国子监学术辩论会相映成趣。
182.山雨欲来冤枉啊! 在京城中讨论兵祸是否有影响的同时,三月十一,京城周围出现时疫的消息尚未随着商队往来传到益州,韩北甫抄着手一一看过院中的织布机,连绵不断的哒哒声听在他耳中,显得格外悦耳动听。
最前方两个配合着织布,甚至在白色布匹上已经织出了简单花纹的两位女子抛过最后一梭,收了一尺布的尾,才一起站起来向韩北甫施礼,“拜见太守。
” “诶诶,不打扰你们织布,你们继续、继续。
”韩北甫笑呵呵地摆手,看着她们像看着金娃娃,“就是得了空,指点指点旁人,等咱们益州布在京中有了名声,你们也是有钱拿的。
人会不会不够用,你们累不累?还有那个白叠子,我请了寨中族老下来选地,你们要是得空了也可以去参详一下,毕竟种出来的花也是要给你们用的嘛。
” “嗳。
”女子对视一眼,压下了忐忑,应了下来。
她们的容貌与中原女子没太大差异,只是说话口音有些怪异,但不妨碍沟通。
韩北甫已经习惯了两人的寡言少语,意识到自己的出现耽误了他们工作,猜测没有提出需要人,应是暂时还忙得过来。
说来也对,从寨子里买来的白叠子花苞加起来量也不多,现在两个妇人加上招来的小丫头织布的速度,已经让存量肉眼可见的减少,归根结底还是要加快种植才行。
哎呀呀,他真是运气好,在京城三殿下辛辛苦苦种不活的大宝贝,他这里,随便种!哦不,现在是襄王殿下了。
似乎自从听了襄王殿下的话,他就走了鸿运,先是有了尚书令指点,后又有了益州布,现在,就等着益州布在京中精彩亮相了。
他可是清楚的,有清颜阁的门路在,他们益州布又的的确确是好东西,那一出手还不是钱哗啦啦地来?到时候供不应求,就能涨价啦嘿嘿。
韩北甫乐颠颠地巡视过织布坊,虽然眼下只有四个人在做事,但他已经像看到了未来益州靠白叠子致富的广阔前景。
跟在他身边的人看着少年人一会笑一会板起脸装严肃,没敢打扰,半天才等到韩北甫恢复正常,一本正经地询问,“地选得怎么样了?圈山改种的几个寨子的族老和巫医到了吗?” 倒不是他架子大,主要是之前进山,只选了离益州近的外围山寨,和人都谈拢了时间地点如何合作,这部分山民本就受了汉人同化,相对来说好说话些。
用陈白的话说叫什么来着?对,叫逐渐渗透!韩北甫默默在心里夸了夸自己,见属下还要去问,不免冷了脸。
这次寨子里下来人是选种看地的,那都是专业人士,不提前问好人到没到,他跑过去做什么?看空气吗?虽然也不是不能礼贤下士,但啥都不知道就太过分了。
唉,看人家捡个下属怎么就个个聪明伶俐好用,看看他的,啧啧。
要不然,人家怎么是襄王呢? 属下感觉出了这位年轻太守的嫌弃,却丈二摸不着头脑,再去看,就已经消失了。
韩北甫无奈地等着最近为了搜罗各种苗木差点忘了正事的属下去搞清楚状况,不由得再次怀念起清颜阁商队两个扛把子还在的时候。
寨子都是靠商队奠定的关系,要是阿白阿莫没被调回京城,他哪至于这么难做?他已经完全忘却了清颜阁不属于正式的政府体系这个问题,琢磨起要不要等西南军回来之后,商量商量分点修城的水泥来修山路的事。
如今他对襄王的高瞻远瞩服气得不能再服气了,修路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比买个新式马车重要多了!修好路,人走出来方便,牛车马车什么都顺畅,而新式马车呢?万一是有坑有山涧的路,马车也不好使! 虽然是占了军
而再往深入地想,三国联名檄文,金帐汗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没有参加,是不是就是他们干的?狄罗人效仿中原建国,掳汉人为他们做事,眼下,只知道征伐的狄罗人竟也学会了暗中捣鬼? 于是,对狄罗人的提防、对同为汉人的两国勉强的接纳,一时安阳城中竟生出了齐楚黎三国人结伴而行的局面。
而在檄文传播得越来越广之前,使臣解禁的热闹过后,一个更压抑的消息传来。
齐国西南军调军向东,陈兵齐楚交界。
尚在齐国国都,除了被禁在家里不能出门的时候有些想家外,都玩到乐不思蜀的楚国游学学子们,终于警惕起来。
不少人上门询问还没离开的楚国使臣,使臣都快哭了,问他多少遍,他也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啊! 好不容易问到了常淮,宦官看着他反倒有些诧异,“使君何必担忧?五年一次的演武罢了,去岁收成不错,正好刚刚疫病过去,演武振振声势,也是取个好彩头。
” “呵呵呵。
”楚国使臣笑得脸发僵,不好说信,也不好说不信。
好在,他派出去回国送信的人没有受到阻拦,让人安心了许多。
回想整个出使经历,怎么看怎么觉得闹出来齐国时疫的太平道太过该死,要不是他们闹出了事,他也不至于在这里受罪。
于是,送回楚国的信里太平道再次被骂了个狗血喷头。
但再怎么骂,陈兵的军队已经成为定局,刚刚舒缓些的局势再次紧张起来。
习惯于讨论国家大事的游侠和自认为效仿楚国清谈的齐国学子,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辩论,一时间街头巷尾皆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议论声,和告一段落的国子监学术辩论会相映成趣。
182.山雨欲来冤枉啊! 在京城中讨论兵祸是否有影响的同时,三月十一,京城周围出现时疫的消息尚未随着商队往来传到益州,韩北甫抄着手一一看过院中的织布机,连绵不断的哒哒声听在他耳中,显得格外悦耳动听。
最前方两个配合着织布,甚至在白色布匹上已经织出了简单花纹的两位女子抛过最后一梭,收了一尺布的尾,才一起站起来向韩北甫施礼,“拜见太守。
” “诶诶,不打扰你们织布,你们继续、继续。
”韩北甫笑呵呵地摆手,看着她们像看着金娃娃,“就是得了空,指点指点旁人,等咱们益州布在京中有了名声,你们也是有钱拿的。
人会不会不够用,你们累不累?还有那个白叠子,我请了寨中族老下来选地,你们要是得空了也可以去参详一下,毕竟种出来的花也是要给你们用的嘛。
” “嗳。
”女子对视一眼,压下了忐忑,应了下来。
她们的容貌与中原女子没太大差异,只是说话口音有些怪异,但不妨碍沟通。
韩北甫已经习惯了两人的寡言少语,意识到自己的出现耽误了他们工作,猜测没有提出需要人,应是暂时还忙得过来。
说来也对,从寨子里买来的白叠子花苞加起来量也不多,现在两个妇人加上招来的小丫头织布的速度,已经让存量肉眼可见的减少,归根结底还是要加快种植才行。
哎呀呀,他真是运气好,在京城三殿下辛辛苦苦种不活的大宝贝,他这里,随便种!哦不,现在是襄王殿下了。
似乎自从听了襄王殿下的话,他就走了鸿运,先是有了尚书令指点,后又有了益州布,现在,就等着益州布在京中精彩亮相了。
他可是清楚的,有清颜阁的门路在,他们益州布又的的确确是好东西,那一出手还不是钱哗啦啦地来?到时候供不应求,就能涨价啦嘿嘿。
韩北甫乐颠颠地巡视过织布坊,虽然眼下只有四个人在做事,但他已经像看到了未来益州靠白叠子致富的广阔前景。
跟在他身边的人看着少年人一会笑一会板起脸装严肃,没敢打扰,半天才等到韩北甫恢复正常,一本正经地询问,“地选得怎么样了?圈山改种的几个寨子的族老和巫医到了吗?” 倒不是他架子大,主要是之前进山,只选了离益州近的外围山寨,和人都谈拢了时间地点如何合作,这部分山民本就受了汉人同化,相对来说好说话些。
用陈白的话说叫什么来着?对,叫逐渐渗透!韩北甫默默在心里夸了夸自己,见属下还要去问,不免冷了脸。
这次寨子里下来人是选种看地的,那都是专业人士,不提前问好人到没到,他跑过去做什么?看空气吗?虽然也不是不能礼贤下士,但啥都不知道就太过分了。
唉,看人家捡个下属怎么就个个聪明伶俐好用,看看他的,啧啧。
要不然,人家怎么是襄王呢? 属下感觉出了这位年轻太守的嫌弃,却丈二摸不着头脑,再去看,就已经消失了。
韩北甫无奈地等着最近为了搜罗各种苗木差点忘了正事的属下去搞清楚状况,不由得再次怀念起清颜阁商队两个扛把子还在的时候。
寨子都是靠商队奠定的关系,要是阿白阿莫没被调回京城,他哪至于这么难做?他已经完全忘却了清颜阁不属于正式的政府体系这个问题,琢磨起要不要等西南军回来之后,商量商量分点修城的水泥来修山路的事。
如今他对襄王的高瞻远瞩服气得不能再服气了,修路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比买个新式马车重要多了!修好路,人走出来方便,牛车马车什么都顺畅,而新式马车呢?万一是有坑有山涧的路,马车也不好使! 虽然是占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