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关灯
小
中
大
“老二!”钟大厉声喝止他。
钟二悻悻闭嘴,“我让人再去请……” “不,去庄子上。
” “大兄?” 钟大扯起唇角,“苏家的《讨妖道檄》写得真不错,襄王以为一个苏家就能握住所有人的喉舌?呵。
” 钟二有些犹豫,“但阿琅……” “阿琅还是个孩子,他懂得什么好坏?”钟大起身,“去吧。
” 被议论的襄王,如今正在鸣水城街上缓缓走着顺便晒太阳。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薛瑜又是咳血又是发烧,在床上养了两天才感觉有些缓过劲来,被方锦湖换了衣裙扶着出去转转。
虽然城中都戴了口罩,但出行的人数明显增多,连蹲在县衙门前刻碑的石匠都变成了一个热闹景点,有事没事都有人过去瞧瞧。
没办法,关在屋子里太久,在屋子里做活跑跳的感觉,总是没有外面舒坦的。
如今只需要慢慢疗养,医师们的时间都没那么紧张了,连做工都变成了僧多肉少。
眼看路上闲人增多,薛瑜点了几个出身鸣水工坊的人,走街串巷集合百姓,将广播体操和《齐文千字》扫盲再次普及开来。
鸣水危机已除,明日就是解禁之日,城外自然也不需要千人守城了。
随着城中恢复正常撤走的城外守军早上列队离开,先前被县衙借来维护县学开学秩序的那部分军卒帮忙守着城墙,在与薛瑜闲聊时,还挺羡慕同袍们可以回去训练了的。
“还好还好,等县学开学,我们也能回去了!”军卒们没有提起在疫病中死去的同袍,却用轻快的语调说起辛苦的训练,力邀薛瑜到时候也去看看。
县学在打扫过后变回了窗明几亮的模样,向来学的是形而上的清玄之道的学官们,经历了多日在他们眼中“交给胥吏处理就好”的公文与调拨计算折磨,别人是病中憔悴,他们是加班枯槁。
但加班加着加着,心态就变了。
有旁边乔县令的赞美鼓励,能出门后又有差役们大声向城中百姓介绍“这就是这些天辅佐襄王殿下与县令们的学官”,听着百姓们的惊呼与感激,还只是青少年没有多少人生经历的学官们,顿时忘了这件事最初完全是被薛瑜恐吓,不得不为,走在街上也趾高气扬昂首挺胸起来。
这种感觉与他们往日论文写诗不同,夸奖都像是变得更好听了。
薛瑜站在县学院内,看着一个学官从外面回来,对羡慕和感激的百姓自矜颔首回应,转头绷不住满脸傻笑,正被她看了个分明。
“殿、殿下?”学官莫名感觉羞耻,僵住了。
薛瑜拍了拍他,“这段时间辛苦了,我和江乔两位县令商量准备三月十六开学,你们准备得怎么样了?县衙门前的碑文看了吗,今天赶工刻最后一点,明天大家出城就要一起揭幕了。
还想做最后修改就快去,背后还有你们的名字,就在县令他们后面。
” 学官先是一惊,意识到加班完了又要忙了,紧接着听到碑文,自己的名字靠前说明襄王和县令都同意自己贡献大,心里美滋滋地,对薛瑜一礼,“多亏殿下点醒了下官,我这就去看。
” 他一阵风似的又跑走了,没生病的年轻人就是这么活力四射。
守城的城门卒带着信筒和箭跑过来,“诶哟,殿下您在这呢!我找了好久!城外送来的信,我怕误了事,拿到就赶紧过来了。
” 薛瑜一怔,陈关早上和板车一起送进
钟二悻悻闭嘴,“我让人再去请……” “不,去庄子上。
” “大兄?” 钟大扯起唇角,“苏家的《讨妖道檄》写得真不错,襄王以为一个苏家就能握住所有人的喉舌?呵。
” 钟二有些犹豫,“但阿琅……” “阿琅还是个孩子,他懂得什么好坏?”钟大起身,“去吧。
” 被议论的襄王,如今正在鸣水城街上缓缓走着顺便晒太阳。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薛瑜又是咳血又是发烧,在床上养了两天才感觉有些缓过劲来,被方锦湖换了衣裙扶着出去转转。
虽然城中都戴了口罩,但出行的人数明显增多,连蹲在县衙门前刻碑的石匠都变成了一个热闹景点,有事没事都有人过去瞧瞧。
没办法,关在屋子里太久,在屋子里做活跑跳的感觉,总是没有外面舒坦的。
如今只需要慢慢疗养,医师们的时间都没那么紧张了,连做工都变成了僧多肉少。
眼看路上闲人增多,薛瑜点了几个出身鸣水工坊的人,走街串巷集合百姓,将广播体操和《齐文千字》扫盲再次普及开来。
鸣水危机已除,明日就是解禁之日,城外自然也不需要千人守城了。
随着城中恢复正常撤走的城外守军早上列队离开,先前被县衙借来维护县学开学秩序的那部分军卒帮忙守着城墙,在与薛瑜闲聊时,还挺羡慕同袍们可以回去训练了的。
“还好还好,等县学开学,我们也能回去了!”军卒们没有提起在疫病中死去的同袍,却用轻快的语调说起辛苦的训练,力邀薛瑜到时候也去看看。
县学在打扫过后变回了窗明几亮的模样,向来学的是形而上的清玄之道的学官们,经历了多日在他们眼中“交给胥吏处理就好”的公文与调拨计算折磨,别人是病中憔悴,他们是加班枯槁。
但加班加着加着,心态就变了。
有旁边乔县令的赞美鼓励,能出门后又有差役们大声向城中百姓介绍“这就是这些天辅佐襄王殿下与县令们的学官”,听着百姓们的惊呼与感激,还只是青少年没有多少人生经历的学官们,顿时忘了这件事最初完全是被薛瑜恐吓,不得不为,走在街上也趾高气扬昂首挺胸起来。
这种感觉与他们往日论文写诗不同,夸奖都像是变得更好听了。
薛瑜站在县学院内,看着一个学官从外面回来,对羡慕和感激的百姓自矜颔首回应,转头绷不住满脸傻笑,正被她看了个分明。
“殿、殿下?”学官莫名感觉羞耻,僵住了。
薛瑜拍了拍他,“这段时间辛苦了,我和江乔两位县令商量准备三月十六开学,你们准备得怎么样了?县衙门前的碑文看了吗,今天赶工刻最后一点,明天大家出城就要一起揭幕了。
还想做最后修改就快去,背后还有你们的名字,就在县令他们后面。
” 学官先是一惊,意识到加班完了又要忙了,紧接着听到碑文,自己的名字靠前说明襄王和县令都同意自己贡献大,心里美滋滋地,对薛瑜一礼,“多亏殿下点醒了下官,我这就去看。
” 他一阵风似的又跑走了,没生病的年轻人就是这么活力四射。
守城的城门卒带着信筒和箭跑过来,“诶哟,殿下您在这呢!我找了好久!城外送来的信,我怕误了事,拿到就赶紧过来了。
” 薛瑜一怔,陈关早上和板车一起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