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关灯
小
中
大
护在车队两边,走得很慢,人数众多的车队到京城时已经临近正午。
队伍很长,又很庞大,不管走在哪里都会是路人们的视线聚集之处没办法,路不够宽,一驾马车和两三匹马并行后,大路就被堵了个严严实实,不管是改道的还是无奈跟在后面的队伍,都得看着他们。
从昨天入夜前遇到了其他队伍后,就一直保持着这个状态。
薛瑜心里一清二楚,却没有让人让开路,反倒是铺开排场,近乎大摇大摆、敲锣打鼓地刷着存在感。
与往常军卒们行军时被勒令不苟言笑不同,这批护送的军卒对周围明里暗里打探的视线很敏感,原本上前来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人的打探消息的路人,被鹰隼般的目光一扫,便两股战战,几欲后退。
只是在退回去之前,听到军卒们询问“看什么”时,路人发觉他们态度良好,便会小心翼翼地打听打听到底出了什么事。
军卒们得了薛瑜的吩咐,概括精准地对每个来询问的路人告知了一遍钟家究竟做了什么。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此事过后,京中百姓对不在执勤中的军卒们的态度,好了不止一点,都说觉得他们温和。
于是,襄王与太医署平疫后,带着反贼回京的消息,被许许多多张嘴传了出去。
薛瑜一行人走得慢,但总有走得快的人。
在他们抵达京城之前,清晨京城城门刚开,钟家犯上作乱被擒、襄王智勇双全平叛抗疫的消息便送到了无数人眼前,早上京城桌椅翻倒率直线上升。
众人皆惊。
被惊吓到的士族扶着自己的腰,反复确认了小厮传来的消息,这才敢相信这不是什么传奇故事,而是确有此事。
一天天数着日子盼着薛瑜回来的二十多个士族府上,虽然还没盼到自己投钱的商队归来,但薛瑜回来就是一半好消息,为薛瑜乐完,才想起来另一半传言内容,早上的安阳城中,东城钟家府门前转悠着的人数激增。
他们的心声汇聚成一句话便是:“钟家是不是疯了?好日子不过,非要找不痛快?” 刚下了常朝的苏合听到消息,没忍住嗤了一声,“该说他们是聪明呢,还是蠢?” 钟家谋反被抓的消息对已经被薛瑜绑上车的小士族们,只是一记警钟与谈资,对忍了钟家多年的寒门或军勋贵族们而言,却是一个极大的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据说整个早上,多吃了一碗饭的人不少。
但对依附钟家、经历了风风雨雨仍抱紧大腿的几家士族而言,这便是晴天霹雳了。
他们飞快聚集在了一起,打探着对方有没有提前得到消息,当发现此事完全是钟家自主行动后,难免生出几分齿冷来。
“这也太冲动了!” “就是,这下出了事,全家在劫难逃不说,还连累了四殿下。
” 口中埋怨着钟家兄弟冲动行事,但意识到他们的领头羊压根没管他们死活后,为家族计,几乎所有人都思考起了退路。
若是别的事还好说,顶多不过是夺爵,但谋逆造反,听说还有什么清君侧、立新君的口号,那简直是不要命了,整个钟家赔进去都可能不算完。
看看简家怎么倒的,钟家,这是要步他们的后尘吗? 前面没了钟家这个大个子挡着,剩下的其他人仿佛回到了简家倒下、钟家闭门不出的那段时间。
谁也不服谁,彼此间都有着不同的争斗矛盾,刚刚还聚在一起打听钟家是不是有什么新计划的几家人,迅速变成了一团散沙。
他们口中说着要回去想想对策,过了两刻钟,却又在城门前碰了面。
互相一对眼神,都心知肚明是来看消息是否为真的。
押送犯人的囚车在进城门前就被调到了最后,还在排队之中,没进城门,就有人小声靠近询问军卒,“这就是杀了鸣水城许多人,襄王殿下因此暴怒,不顾生病未愈,亲手擒拿的钟家人吗?” 军卒们简单的概括在不断流传中,被添上了许许多多细节,等传入京中,传到百姓们耳中时,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的模样。
等百姓们再回头询问护送的军卒们时,只剩不到三分之一的传说还有着整个故事的轮廓,被问到面前的军卒们有的听明白了,有的却仍是一头雾水。
他们与百姓的解释,大多消散于费尽口舌最后对方只挑着自己想听的部分点头,兴高采烈地带着“襄王殿下使一把长剑,英雄救美”的新细节跑去进行再次加工,眼看实在掰不过来,只能老老实实回来向薛瑜请罪。
队伍很长,又很庞大,不管走在哪里都会是路人们的视线聚集之处没办法,路不够宽,一驾马车和两三匹马并行后,大路就被堵了个严严实实,不管是改道的还是无奈跟在后面的队伍,都得看着他们。
从昨天入夜前遇到了其他队伍后,就一直保持着这个状态。
薛瑜心里一清二楚,却没有让人让开路,反倒是铺开排场,近乎大摇大摆、敲锣打鼓地刷着存在感。
与往常军卒们行军时被勒令不苟言笑不同,这批护送的军卒对周围明里暗里打探的视线很敏感,原本上前来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人的打探消息的路人,被鹰隼般的目光一扫,便两股战战,几欲后退。
只是在退回去之前,听到军卒们询问“看什么”时,路人发觉他们态度良好,便会小心翼翼地打听打听到底出了什么事。
军卒们得了薛瑜的吩咐,概括精准地对每个来询问的路人告知了一遍钟家究竟做了什么。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此事过后,京中百姓对不在执勤中的军卒们的态度,好了不止一点,都说觉得他们温和。
于是,襄王与太医署平疫后,带着反贼回京的消息,被许许多多张嘴传了出去。
薛瑜一行人走得慢,但总有走得快的人。
在他们抵达京城之前,清晨京城城门刚开,钟家犯上作乱被擒、襄王智勇双全平叛抗疫的消息便送到了无数人眼前,早上京城桌椅翻倒率直线上升。
众人皆惊。
被惊吓到的士族扶着自己的腰,反复确认了小厮传来的消息,这才敢相信这不是什么传奇故事,而是确有此事。
一天天数着日子盼着薛瑜回来的二十多个士族府上,虽然还没盼到自己投钱的商队归来,但薛瑜回来就是一半好消息,为薛瑜乐完,才想起来另一半传言内容,早上的安阳城中,东城钟家府门前转悠着的人数激增。
他们的心声汇聚成一句话便是:“钟家是不是疯了?好日子不过,非要找不痛快?” 刚下了常朝的苏合听到消息,没忍住嗤了一声,“该说他们是聪明呢,还是蠢?” 钟家谋反被抓的消息对已经被薛瑜绑上车的小士族们,只是一记警钟与谈资,对忍了钟家多年的寒门或军勋贵族们而言,却是一个极大的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据说整个早上,多吃了一碗饭的人不少。
但对依附钟家、经历了风风雨雨仍抱紧大腿的几家士族而言,这便是晴天霹雳了。
他们飞快聚集在了一起,打探着对方有没有提前得到消息,当发现此事完全是钟家自主行动后,难免生出几分齿冷来。
“这也太冲动了!” “就是,这下出了事,全家在劫难逃不说,还连累了四殿下。
” 口中埋怨着钟家兄弟冲动行事,但意识到他们的领头羊压根没管他们死活后,为家族计,几乎所有人都思考起了退路。
若是别的事还好说,顶多不过是夺爵,但谋逆造反,听说还有什么清君侧、立新君的口号,那简直是不要命了,整个钟家赔进去都可能不算完。
看看简家怎么倒的,钟家,这是要步他们的后尘吗? 前面没了钟家这个大个子挡着,剩下的其他人仿佛回到了简家倒下、钟家闭门不出的那段时间。
谁也不服谁,彼此间都有着不同的争斗矛盾,刚刚还聚在一起打听钟家是不是有什么新计划的几家人,迅速变成了一团散沙。
他们口中说着要回去想想对策,过了两刻钟,却又在城门前碰了面。
互相一对眼神,都心知肚明是来看消息是否为真的。
押送犯人的囚车在进城门前就被调到了最后,还在排队之中,没进城门,就有人小声靠近询问军卒,“这就是杀了鸣水城许多人,襄王殿下因此暴怒,不顾生病未愈,亲手擒拿的钟家人吗?” 军卒们简单的概括在不断流传中,被添上了许许多多细节,等传入京中,传到百姓们耳中时,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的模样。
等百姓们再回头询问护送的军卒们时,只剩不到三分之一的传说还有着整个故事的轮廓,被问到面前的军卒们有的听明白了,有的却仍是一头雾水。
他们与百姓的解释,大多消散于费尽口舌最后对方只挑着自己想听的部分点头,兴高采烈地带着“襄王殿下使一把长剑,英雄救美”的新细节跑去进行再次加工,眼看实在掰不过来,只能老老实实回来向薛瑜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