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关灯
小
中
大
小小年纪,想得倒多。
薛瑜失笑,“我哪有这么大面子?” 但薛玥坚持,薛瑜也就放下了此事,只等出了结果再看。
实在不能入学,想办法帮李娘子解决一下问题,或是找新的武师傅也一样。
被困在鸣水城之前,本就做好了离京打算,手上没有多少要做的事,重新出发去东荆的事,皇帝没提,但薛瑜也得放在心上。
薛瑜叫来陈关细细了解这段时间京中的新变化,好分析下一步该如何走。
之前传到鸣水的消息几乎都是大事,提到其他也相对简单,薛瑜听到陈关说起如今的京城大客户楚国学子们,有些无语,不由得想起了“乐不思蜀”的来历。
而被苏禾远用书籍引来的名士们就更是一个个往国都来,拖家带口了。
了解了近期动向,薛瑜问起了今天刚听到的两件事。
陈关守在京城,被薛瑜一问,便想起了李娘子是何人。
“李家娘子父亲重病,来了些破烂亲戚要过继好承爵,闹起来被李家娘子轰了出去,这些日子就忙着处理这些,糟污事不好污了公主的眼睛,难免就疏漏了些。
” 事情虽小,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李娘子作为公主的武师傅,相关的消息还是会从陈关这里过一遍。
京中眼线处处,尤其是被犁了几遍的士族们不敢冒头的时候,此消彼长,他们的触角也就伸得更远了。
李父倒真是个倔强的性子。
薛瑜脑中过了一遍伍九娘的经历,对南方沧江关之战的结果简直翘首以盼。
若伍九娘成功戴罪立功,或许就有机会站到台前,李娘子也有了积攒军功换来允许承爵的机会。
确认李家这事似乎不需要插手,她也就按下不再管,只问了一句南方的消息什么时候到。
“要是时机抓得好,算上赶路,怎么也得到明日了。
”陈关答得飞快,“殿下莫担忧,陆老将军戎马一生,自是不会让叛军破关的。
” 薛瑜点点头,问起了旁的。
听到薛瑜诧异国子监为何会给她面子的事,陈关乐了,“殿下不晓得?书肆如今不仅卖书,还卖纸,那新造出的三种纸,哪个没有殿下的功劳?一贵一贱,不舍得买纸的儒生天天都蹲在京兆府旁边,等着开门送来新纸呢。
” 薛瑜止住他的马屁,细问才知,大批量印刷书籍的日子已经过去,新纸的制造工坊运转良好,出产颇丰。
造出的多的纸张,便都运往了书肆,开始为基本只能保本的福利式卖书活动赚钱。
齐纸二号与三号在薛瑜尚不知晓的时候诞生,作为用料最好、技术最优的齐纸三号价格比二号略高,但也没高太多。
二号以只有世面纸张三分之一的价格出售,三号则是到了二分之一,更好的质量,更低的价格,甫一问世,就受到了文人追捧。
虽然没有搞一些奇奇怪怪的压花染色技术,但不做作的纯粹反倒让质量被凸显了出来,前来定居或是接受国子监延请的原本士族学堂老师们,跑得这样快,未尝没有纸张的诱惑在。
薛瑜听着陈关收集来的《安阳纸赋》《闻齐有新纸》等文学创作,一时哭笑不得。
“那等牛叔带着队伍回来,约莫下次还能运些新东西去。
”薛瑜几乎可以想见,被低价击垮的其他人的造纸事业,一片灰暗的未来了。
确认了昨天传出去的消息起到了足够的作用,又了解了一下之前来到齐国,在时疫结束后才挨个放走的三国使臣的经历,原本定下要与她一起前往东荆城的崔齐光已经早早上路,几乎与金帐汗国那队人一起离开。
在她去用技术说服崔齐光接受“有偿援助”之前,崔齐光自己想通,把自己安排了个明明白白,送上门来请齐国出手相助。
不过,黎国走得早是为了早些开始抢救他们的荆州,免得再来一次洪水,狄罗人跑那么早……薛瑜心中有数,大约就是日夜兼程,去调兵了。
不然就会像最后走的楚国人一样,在她回京前一天才离开。
北部有调兵却没有遭到攻击的军情,要么是被镇压了动向,要么就是有了更多的利益。
如今的草原上,是否已经乱了起来? 薛瑜已经迫不及待想去东荆城了。
不过,在去东荆前,还有些事得做个了结。
薛瑜提出了山上那日方朔与人见面的质疑,本就派了禁军过去,名为保护实为监管的皇帝,迅速将案子丢去了大理寺。
薛瑜失笑,“我哪有这么大面子?” 但薛玥坚持,薛瑜也就放下了此事,只等出了结果再看。
实在不能入学,想办法帮李娘子解决一下问题,或是找新的武师傅也一样。
被困在鸣水城之前,本就做好了离京打算,手上没有多少要做的事,重新出发去东荆的事,皇帝没提,但薛瑜也得放在心上。
薛瑜叫来陈关细细了解这段时间京中的新变化,好分析下一步该如何走。
之前传到鸣水的消息几乎都是大事,提到其他也相对简单,薛瑜听到陈关说起如今的京城大客户楚国学子们,有些无语,不由得想起了“乐不思蜀”的来历。
而被苏禾远用书籍引来的名士们就更是一个个往国都来,拖家带口了。
了解了近期动向,薛瑜问起了今天刚听到的两件事。
陈关守在京城,被薛瑜一问,便想起了李娘子是何人。
“李家娘子父亲重病,来了些破烂亲戚要过继好承爵,闹起来被李家娘子轰了出去,这些日子就忙着处理这些,糟污事不好污了公主的眼睛,难免就疏漏了些。
” 事情虽小,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李娘子作为公主的武师傅,相关的消息还是会从陈关这里过一遍。
京中眼线处处,尤其是被犁了几遍的士族们不敢冒头的时候,此消彼长,他们的触角也就伸得更远了。
李父倒真是个倔强的性子。
薛瑜脑中过了一遍伍九娘的经历,对南方沧江关之战的结果简直翘首以盼。
若伍九娘成功戴罪立功,或许就有机会站到台前,李娘子也有了积攒军功换来允许承爵的机会。
确认李家这事似乎不需要插手,她也就按下不再管,只问了一句南方的消息什么时候到。
“要是时机抓得好,算上赶路,怎么也得到明日了。
”陈关答得飞快,“殿下莫担忧,陆老将军戎马一生,自是不会让叛军破关的。
” 薛瑜点点头,问起了旁的。
听到薛瑜诧异国子监为何会给她面子的事,陈关乐了,“殿下不晓得?书肆如今不仅卖书,还卖纸,那新造出的三种纸,哪个没有殿下的功劳?一贵一贱,不舍得买纸的儒生天天都蹲在京兆府旁边,等着开门送来新纸呢。
” 薛瑜止住他的马屁,细问才知,大批量印刷书籍的日子已经过去,新纸的制造工坊运转良好,出产颇丰。
造出的多的纸张,便都运往了书肆,开始为基本只能保本的福利式卖书活动赚钱。
齐纸二号与三号在薛瑜尚不知晓的时候诞生,作为用料最好、技术最优的齐纸三号价格比二号略高,但也没高太多。
二号以只有世面纸张三分之一的价格出售,三号则是到了二分之一,更好的质量,更低的价格,甫一问世,就受到了文人追捧。
虽然没有搞一些奇奇怪怪的压花染色技术,但不做作的纯粹反倒让质量被凸显了出来,前来定居或是接受国子监延请的原本士族学堂老师们,跑得这样快,未尝没有纸张的诱惑在。
薛瑜听着陈关收集来的《安阳纸赋》《闻齐有新纸》等文学创作,一时哭笑不得。
“那等牛叔带着队伍回来,约莫下次还能运些新东西去。
”薛瑜几乎可以想见,被低价击垮的其他人的造纸事业,一片灰暗的未来了。
确认了昨天传出去的消息起到了足够的作用,又了解了一下之前来到齐国,在时疫结束后才挨个放走的三国使臣的经历,原本定下要与她一起前往东荆城的崔齐光已经早早上路,几乎与金帐汗国那队人一起离开。
在她去用技术说服崔齐光接受“有偿援助”之前,崔齐光自己想通,把自己安排了个明明白白,送上门来请齐国出手相助。
不过,黎国走得早是为了早些开始抢救他们的荆州,免得再来一次洪水,狄罗人跑那么早……薛瑜心中有数,大约就是日夜兼程,去调兵了。
不然就会像最后走的楚国人一样,在她回京前一天才离开。
北部有调兵却没有遭到攻击的军情,要么是被镇压了动向,要么就是有了更多的利益。
如今的草原上,是否已经乱了起来? 薛瑜已经迫不及待想去东荆城了。
不过,在去东荆前,还有些事得做个了结。
薛瑜提出了山上那日方朔与人见面的质疑,本就派了禁军过去,名为保护实为监管的皇帝,迅速将案子丢去了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