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陶痕初现

关灯
    开泛黄的《景德镇陶录》,手电筒照亮"松柴急烧"的竖排繁体字。

    刘建军扛来包子铺的果木砧板,少年宫孩子们拆了美术室的松木画框。

     黎明时分,窑门开启的刹那,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裂纹遍布的孩儿枕在灰烬中泛着奇异虹光,裂缝里渗出的铜红釉如血脉流淌。

    三花猫突然跃上窑车,碰翻的匣钵里滚出枚完好无损的瓷铃铛,响声惊飞了梁间的燕子。

     第四幕故土新胚 环保局上门时,陆青禾正在天井筛陶土。

    检测仪对准老窑的烟囱,数值却在安全线边缘疯狂跳动。

    "柴窑早该淘汰了。

    "工作人员敲着整改通知书,"要么改电窑,要么停业。

    " 程璐的全息投影仪就在这时投下虚拟窑炉:"用光影模拟火焰温度?"叶棠却将野蔷薇枝条插进陶土:"试试生物窑变——我爷爷说过,有些釉色非得草木灰不可。

    " 暴雨突至,陆青禾蹲在漏雨的棚顶下接雨水。

    檐角铁皮叮当作响,她忽然发现锈蚀的水槽里沉着层细腻白泥——七十年代陶瓷厂倾倒的废料,经三十年雨水冲刷,竟成了最上等的高岭土。

     第五幕淬火新生 社区陶艺市集开幕当天,老窑迎来最后开窑。

    陆青禾戴着手套捧出匣钵,刘建军却突然大喊:"等等!"他掀开蒸笼,菌丝包子在晨光里微微膨胀:"老话说‘窑神要饱肚’,供个新式贡品。

    " 青烟腾起的瞬间,整条街的电路再次波动。

    全息投影与真实窑火重叠,瓷坯上的裂纹在光影中化作梧桐叶脉。

    琪琪抱着修复好的存钱罐,硬币从补缺的陶猪耳朵里叮当落下,正好滚进钟伯展示的民国钱匣。

     消防检查员穿过人群时,陆青禾正在教孩子们拉胚。

    旋转的辘轳车上,混入野蔷薇花粉的陶泥渐次绽开纹理,像极了梧桐树皮的年轮。

     喜欢梧桐街记事请大家收藏:()梧桐街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