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技术革新

关灯
    县纺织厂的车间里,二姐沈秀兰蹲在织机旁,用灵泉雾气擦拭着新安装的抗虫松木齿轮。

    虎娃设计的"省力符"刻在齿轮内侧,肉眼无法察觉,却能通过灵泉共振减少30%的踩踏力度。

    春芳抱着棉纱路过,好奇地看着她:"秀兰,你这是在干啥?" "给织机'治病'呢,"二姐笑着举起扳手,"昨儿听广播说,上海的工人阶级都在搞技术革新,咱也不能落后。

    "她故意提高声音,让正在巡查的车间主任听见。

    主任停下脚步,目光落在织机的齿轮上:"沈秀兰,你又在鼓捣啥新花样?" "主任,"二姐掏出虎娃写的《织机改良计划书》,"俺们想试试'双手同时操作法',您看这上面说的..."计划书里夹着灵泉艾草,主任接过时闻到熟悉的清香——那是沈家送给他的灵泉酱菜味道。

    他翻动纸张,看到"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敢想敢干"的语录引用,态度缓和下来:"行,给你三天时间试验,别耽误了生产。

    " 试验在深夜进行。

    虎娃潜入车间,用灵泉雾气在织机上方布置"聚灵阵",确保二姐的每个动作都能得到灵泉的隐性支持。

    当她的双手同时握住两个梭子时,灵泉雾气在指尖形成微型磁场,使纱线穿过综眼的速度提升至肉眼难以分辨。

    春芳在旁计数,每分钟的织线次数从120次跃升至180次。

     "太快了!"春芳惊呼,"这要是让主任看见,非把咱们当特务不可!"虎娃摇摇头,从口袋里掏出普通棉纱:"用这个试,灵泉纱线留着关键时候用。

    "他早已计算过,普通棉纱在灵泉雾气的辅助下,也能达到提升20%效率的效果,却不会引起技术怀疑。

     三天后的验收会上,车间主任带着厂技术科的工程师们围在二姐的织机旁。

    "开始吧,"主任看了眼手表,"就织三丈细布,计时开始。

    "二姐深吸一口气,双手在织机上翻飞,虎娃在后台启动"稳心阵",确保她的心率始终稳定在72次/分钟。

     当布匹成型时,工程师们拿着放大镜检查密度。

    "85根/英寸,"其中一位推了推眼镜,"比厂标高出15根,这怎么做到的?"二姐早有准备,从口袋里掏出团棉花:"俺们用山泉水泡过棉纱,您闻闻。

    "虎娃适时在棉花上喷洒灵泉雾气,工程师闻到清新的草木香,若有所思地点头。

     技术科科长敲了敲织机的踏板:"这踏板的反馈力度不对劲,是不是改装过?"虎娃立刻上前,掀起踏板露出底下的抗虫松木夹层:"科长,这是俺们在废料堆里找的旧木板,想着废物利用呢。

    "夹层里的灵泉磁铁被普通铁钉覆盖,科长用螺丝刀戳了戳,没发现异常。

     验收结束后,厂部下发通报表扬:"沈秀兰小组勇于创新,为革命生产做出突出贡献。

    "二姐被请到厂部会议室介绍经验,她看着墙上的毛主席画像,开口第一句便是:"感谢毛主席教导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俺们只是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工作..." 虎娃在台下看着二姐,注意到她袖口露出的灵泉布条——那是他新设计的"防汗符",能保持手部干爽,确保操作精准。

    当二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