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帝宫

关灯
    烈的杀气,又在一刹那平复。

     阳光依旧明旭而温和,撒在身上暖融融的。

    玄天承不徐不疾地策马离去,似乎方才的小插曲并未在他心里漾起丝毫涟漪。

     宫墙根下有几个目睹了一切的小宫女偷偷抬起眼睛看着他,原本倾慕的目光稍稍黯淡,便没那么炽热了,但仍旧是热烈的。

    她们似乎想过来说些什么,又谨记这宫里的规矩,便只是又深深地望了眼他。

     他已渐行渐远,两边高高的宫墙簇拥着他,唯留下一个孤傲清冷的背影。

     明齐开国至今方才三十八年,三任女帝均无后宫,前朝几百年修缮得金碧辉煌的宫殿大半空置着,浮尘漫漫,充斥着腐朽的气息。

     当今圣上起居均在上京中轴线上的乾元殿。

     乾元殿前承金銮殿、太极殿、紫宸殿,后启绵延数里的宫室,却并不显压抑,因其主殿建筑在九丈高台之上,前后左右各有四十亩广场,向前能望见三大殿层层高升的重檐庑殿金顶,自后殿阁楼能望见整个上京乃至整个九州的正中――心湖。

     玄天承自丹凤门角门进入内宫,取道东侧御马道,穿过乾元门,才下马来。

     有妆扮清淡的侍女上前牵了他的马下去喂食,另有一挽着螺髻身着银红色描金对襟褙子的女子迎上前来,微微屈膝,笑道:“侯爷到了。

    ” 这便是女帝身边两大女官之一,夏攸宁。

    她原是益州分军指挥使夏家的小姐,远嫁刑部侍郎吴平云,如今以二品女官身份随侍御驾。

     玄天承的长姐张宓嫁给了现任益州分军指挥使夏鸿,夏攸宁便是他的姻亲姑母,素来对他照拂有加。

     玄天承颔首还礼,随着她走上乾元殿汉白玉铺就的层层台阶。

     夏攸宁落后他半步,说:“要请侯爷稍等了,陛下今晨去了月河谷。

    ”见玄天承脚步一顿,她便也停下来,错开半步距离,“是陛下一位通州故旧,许是论新兵器的事。

    ” 玄天承不动声色,心中却想道:通州故旧,莫非是那一位?多么重要的事,竟能让女帝丢下一贯着急的《阴阳诀》碎片,立时亲自赶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攸宁不知他想法,只笑说:“陛下一早备好了茅山云雾,晓得侯爷爱喝的。

    谁想月河谷那边消息来得这样急。

    陛下原本要宣梁王殿下进宫来陪您,但如今镇南关局势吃紧,王爷也不得空。

    陛下便在东暖阁设了一盘棋,让侯爷打发时光。

    ” 她似是闲聊,实则已经透露许多信息。

    若无女帝准许,她必然是不会说这么多的。

     “嗯。

    ”玄天承心中大略有数,便道,“多谢夫人。

    ” 夏攸宁笑了笑,又说:“方才沈家公子在外头得罪了侯爷,还请侯爷不要放在心上。

    ” 想不到夏攸宁的消息如此灵通。

    玄天承微微垂眸,明知故问:“因为小殿下?” “下官多嘴一句。

    ”夏攸宁眸中闪过赞许之色,道,“小殿下到了招婿的年纪了。

    ” 玄天承心下了然。

     本朝礼法规定,皇太女成婚后方可上朝。

    于是小殿下多年来深居东宫,在朝堂上无半点名声。

     而她兄长梁王苏凌远却战功赫赫。

    坚持帝位当属男子的老臣在这些年间多次上奏谏言,请求废太女立太子。

    尽管梁王自己上奏拒绝,但其身后的力量已经不容小觑。

     东宫派系的人自然要为自己找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

     武成一朝“五公十六侯”的五公中,镇国公萧氏、奉国公张氏、华国公华氏、秦国公秦氏已经分班列队站好,剩下的,也就是辅国公沈氏了。

    沈家嫡出三公子沈煜新中了武状元,更是风头无两。

     先前便有臣子试探帝王口风,提请为小殿下择婿。

    只是女帝一直留中不发。

     朝堂内外,前朝旧臣和开国新贵之间已经扭成了奇妙的平衡,一旦小殿下成婚上朝,这股平衡就会被打破。

    女帝应该并不属意沈煜为婿,却一时没有透露合适的人选。

     而作为众人都知道的苏凌远的至交的镇北侯,玄天承在这件事上暂且不能透露出任何的态度。

    因为他所在的故定国侯张家,以姻亲关系联系着华国公溧阳华氏、秦国公晋中秦氏,以及益州指挥使夏家。

    身为镇北侯的他又手握十万军队,这样的势力与影响,只能属于女帝,而不能倒向梁王或者东宫任何一方。

     夏攸宁偷偷告诉过他,女帝是有可能选择他为皇太女夫婿、未来国父的。

    于女帝而言,镇北侯虽是她亲手栽培的人,身后本无倚仗,但如今业已有了亲族,势力逐渐庞大。

    为了规避未来可能的风险,将他收入后宫是最好的选择。

     “倘若陛下露了口风,东宫臣子便会像血蛭一样扑上来。

    ”那个素来睿智的女官在换茶时悄悄对他说,“比起势力复杂盘踞数百年的辅国公府,东宫会更愿意选择你这个有实权且背景简单的侯爵。

    ” 但女帝却始终没有表态。

    她只是放任朝中众人议论皇太女夫婿的人选。

    下面的人揣摩帝王心思,惊觉女帝或许并不中意沈家,于是一个个都卯足了劲推荐族中适龄公子。

     沈煜刚才会从宁寿宫出来,想必是沈家长辈求见了圣宁国父张烨,想要为沈煜成为未来国父加把劲,张烨才召见了沈煜。

    倒不知张烨说了些什么,让沈煜像吞了弹药般暴躁。

     不过玄天承倒不觉得女帝当下会用婚事来绑住他。

    常年为女帝暗中做事的他,实际比随侍女帝的夏攸宁知道更多。

     自前朝末年起,西南官员横征暴敛,奴隶交易横行,兵官世袭,门阀揽权,种种不平等积弊深重。

    新政初起之时,女帝曾设法削弱西南势力收归大权,顾忌西南乃高祖养精蓄锐东山再起之福地,皇室昔日受西南门阀恩惠颇多,况西南势力盘根错节,便没有动兵。

    小心谨慎,仍是引得十年前那场惊世的“陈梁兵祸”,奉秘旨暗中查办西南的梁王也被门阀疯狂报复,在狱中吃尽苦头。

    后来尽管梁王昭雪,西南还是设计把叶家拖下了水,折去了女帝的又一个左膀右臂。

     想到这里即便一贯冷静如他也不免紧紧握拳。

    他们能做的,只有一点点找寻细枝末节的真相,等待时机以将西南势力连根拔起,用一条条清晰的证据来定西南的罪,来为叶家堂堂正正昭雪! 陈梁兵祸结束后,他与苏凌远在女帝默许下,暗中在西南布局已有七年之久。

    这七年里他们从未停止过对陈梁兵祸和叶家惨案的溯源,也未停止过对西南势力的分化与瓦解。

     如今还需要一个契机,一个彻底解决西南、收归大权的契机! 在这个节骨眼上,女帝不可能自毁长城,收缴镇北侯的兵权收他入宫。

    而女帝久不对皇太女婚事表态,也不过是为了延续朝中对未来国父之位的争夺,吸引朝野上下的注意力,以此来掩护暗中逐渐加重的对西南的动作。

     前些日子,玄天承在去取得第三碎片的路上已经收到西南的捷报,欣喜之余却并未放松紧惕。

    此番虽无疑已动摇西南根基,但必然会引起反扑。

    再联系南疆对镇南关的频繁骚扰和边城出没的活尸,他隐隐感觉到那个契机即将到来。

     但这个契机引来的是福是祸,他却并没有把握。

    眼下需得步步小心,绝不可重蹈十年前的覆辙。

     夏攸宁领着玄天承绕过几重庑殿游廊,上下木梯亭台,来到后配殿。

    此处是女帝日常起居之处,也是下朝后召见重臣议事的地方。

     侍女们看好茶便一个个退了出去,虚掩上门。

     女帝不用熏香,殿内氤氲着时鲜蔬果的清香。

    紫檀木案几上摆着一副残局,想必就是夏攸宁口中给他打发时光的。

     玄天承走过去,看一眼便皱起了眉。

     这是上古传下来的棋局“生生不息”,取其“轮回往复,永不得破”之意。

    走错一子,便会陷入无限循环。

     他今日觐见女帝,是来面呈刚刚取得的第三碎片、汇报西南进程。

    却不知女帝为何要摆这样一副难解的棋局给他“打发时间”? 喜欢天澜笔录请大家收藏:()天澜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