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雪封山

关灯
    一夕之功。

     大半个月的时间,转眼即逝。

     很快就到了腊月,年关将近。

     简陋的黄泥屋内,火堆烧得正旺。

     十几个年轻小伙子围坐在火堆旁,说说笑笑,气氛热烈。

     施阳阳安静地坐在床边,手里摆弄着张诚给她做的简易唇膏。

     二丫也坐在床沿,肚子已经高高隆起,像个小山包。

     她满脸羡慕地看着那些围坐在火堆旁的年轻人,心中感慨万千。

     她做梦都没想到,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那个从小到大都懦弱胆小的二狗子,竟然会变成现在这样,成了整个张家村年轻人的“头儿”。

     在村子里,每一代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个“领头羊”。

     之前,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都唯李俊逸和张大脑袋马首是瞻。

     可现在,李俊逸死了。

     张大脑袋却整天像个跟屁虫一样,腻在张诚身边…… “二狗子哥,等明年开春,开春雪化了,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去县里的罐头厂找个活儿干?” 腿伤已经好得差不多的铁铮子,双手凑在火堆前烤着火,看向张诚,憨厚地问道。

     “虽说是临时工,可工钱还真不低,一个月能有十块钱呢!” 张诚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地说道:“罐头厂的活儿,我干不了。

    ” “咋就干不了呢?” 铁铮子有点儿想不明白,挠了挠头,憨憨地问道:“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别人能干,咋就你不行?” 张诚笑了笑,没有解释。

     这年头,村里人的生活其实很简单,也很单调。

     有门路的,就想方设法进厂当个临时工,虽然辛苦,但好歹能挣点现钱,补贴家用。

     至于想转成正式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没门路的,就只能老老实实待在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着挣那点可怜的工分过日子。

     在场的这些年轻人,有一个算一个,其实都没啥太大的追求。

     能吃饱穿暖,娶个媳妇热炕头,生个儿子传宗接代,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张桂兰长得又高又瘦,像个竹竿似的。

     他手里?????揣着一个缺了瓷的白瓷杯,杯子里总是泡着一些黄精。

     此时,他见水开了,便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小撮黄精,丢进杯子里,然后起身拿起水壶,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

     “桂子你这个憨货,连个婆娘都没有,天天喝黄精,你是打算给谁家的母猪配种啊?” 看着张桂兰像宝贝似的,小心翼翼地抿着杯子里的茶水,一旁的张剑豪忍不住笑着打趣道。

     张桂兰撇了撇嘴,不以为然地说道:“你懂个屁!我爹早就问过老瞎子了,老瞎子说了,我现在多喝黄精水,等娶了媳妇,肯定能生儿子!” “老瞎子真这么说的?” “那还能有假?”张桂兰梗着脖子说道,“那可是我爹亲口告诉我的!” 张诚看着伙伴们互相打趣,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但笑着笑着,他的笑容却突然凝固了。

     眼眸深处,闪过一抹异样的光芒。

     重生归来,他当然知道,这是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年代。

     只要胆子够大,脑子够活泛,遍地都是赚钱的机会,随便抓住一个,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就像是后世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风口来了,猪都能飞上天。

     可问题是,张诚前世当了十四年的兵…… 他对这个年代的赚钱“项目”,了解的实在不多。

     现在听着张桂兰和张剑豪的闲聊,他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

     黄精! 这玩意儿……能赚钱! 在山里,药材不能说是遍地都是,但也绝对不算稀罕。

     几乎每家每户都会采挖一些清热解火的草药,晒干了放在家里备着,以备不时之需。

     张诚眼皮微微抬了一下,看向正端着茶杯小口抿着的张桂兰,状似随意地问道:“桂子,你家里的黄精多吗?” “哥,你要喝黄精水啊?” 张桂兰立刻误会了张诚的意思,憨笑着说道,“你要是想喝,我现在就回家给你拿两斤过来!” “等等!” 见张桂兰起身就要往外走,张诚连忙喊住了他。

     “我不是现在要喝。

    ” 张诚笑着摇了摇头,耐心地解释道:“我是问你,你家里黄精多不多?是问你家里存的黄精多不多!” “哦,这样啊……” 张桂兰挠了挠头,想了想,说道:“那还真不少,差不多有十来斤吧。

    ” “这玩意儿,开春之后,漫山遍野都是,多得很。

    ” “只不过,晒起来太麻烦了,一百多斤新鲜黄精,才能晒出十来斤干货。

    ” “前些年,我舅舅不是伤了腿嘛,我爹娘为了给他补身子,忙活了好几个月,才晒了几十斤黄精……” 张诚又扫视了众人一圈,继续问道:“你们家里呢?都说说,家里有没有黄精?” “我不喝那玩意儿,总感觉有股怪味,苦了吧唧的。

    ” “我家好像还有个四五斤吧,前些天,我弟饿急眼了,还偷偷拿出来吃了一些……” “我家也差不多,也有个几斤……” 听着伙伴们七嘴八舌的回答,张诚眼皮微微垂下,努力回忆着前世这个时段的记忆。

     他依稀记得,自己刚入伍那会儿,新兵连里有个战友,好像就曾经说过,他家里就是靠贩卖黄精发的家,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了当地第一个万元户。

     喜欢重生80:进山打猎后,我靠摆摊起家请大家收藏:()重生80:进山打猎后,我靠摆摊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