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所谓半工半读

关灯
    馒头不是什么稀罕物,甚至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食堂里有不少人都在底下偷偷的吃。

     只不过,大都吃的是二合面馒头,像何雨弦他们这么奢侈的吃纯白面馒头,还是独一份。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吃的最好,因为还有更好的。

     隔壁东南方向,有一个胖头胖脑的同学就在大口吃着油饼…… 谁家的孩子不是块宝,更别说是上高中的孩子。

     在这个学习改变命运的时代,上学,或许是大部分家庭唯一的出路。

     而考上高中,无疑是康庄大路中的康庄大路。

     这是一场豪赌。

     高中毕业,然后考上大学,便是光宗耀祖之际。

     大部分家庭对于家里上高中的孩子,那都是宝贝的不行。

     孩子经历的少,不知道矿上的事。

     大人还能不知道? 孩子支援建设,家长无法阻拦,也不能阻拦。

     只能尽可能的弄点好吃的补补身子了。

     上午学生们回家准备行李时,大多数家长都尽可能想着法子给孩子弄吃的了。

     包子、馒头、火烧,当然还有油饼。

     甚至有的奢侈到,让孩子把家里留着过年的肉方拿了过来。

     原本大多数同学都把从家里带的好吃的省起来了,想着实在馋的不行的时候再吃。

     但矿场食堂这边的伙食实在是一言难尽,关键还不管饱,。

     没办法,把压箱底的好吃的拿出来吃吧。

     早吃晚吃都得吃,先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说。

     …… 叮!叮!叮…… 清脆的金属敲打声响起,上课时间到了。

     别忘了何雨弦他们现在真正的身份可是一名学生。

     支援建设只是副业,主业依旧是上学。

     半工半读。

     白天工作,晚上读书。

     要是纯干活,就不需要教师也一同跟来了。

     一帮老学究,干活哪有年轻人来的快。

     但来都来了,就跟着一起挖煤吧。

     依旧是今天吃饭的这个食堂。

     说来也怪,吃饭的时候,菜里的油水少的可怜,一只手都能数的出来。

     可现在把长条木桌当课桌用时,上边残留着油渍,糊在新课本上,迸现一个又一个原形污渍。

     临时搭建的课堂,所有教学工具,皆就地取材。

     仓库里翻出来的老木牌匾,反扣在墙角当课桌,刷上黑漆后,依稀可以看到后边残存的“佑我窑工”字样。

     香炉里插着半截粉笔,老供桌废物利用,充当临时讲台,如老黄牛一般,默默无闻的同时发光发热。

     裂缝里还卡着52年的平安符,与墙上“破除迷信”标语形成刺眼对比。

     李秀兰今天给三班扬了名,也给二中扬了名。

     整个妙峰山矿场的工人,都听说了,这次学生劳动队来了几个牛人。

     那家伙,挖起煤来,比大矿那边的机器马都快。

     何雨弦不想出风头,对外宣称是李秀兰带队有功。

     得益于此,李秀兰升官了。

     人家现在是整个高一的班长,临时的。

     班长不是那么好当的,有事老师总会第一个想到。

     甭管是好事赖事。

     这不,偌大的食堂里就点着一盏5瓦的白炽灯,别说看黑板,看人都费劲。

     李秀兰当上“大”班长后,第一个任务就是想办法让同学们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