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火器改革
关灯
小
中
大
弘历随后进行了一番鼓舞士气的讲话,强调了国安局职责重大,要求所有人认真办事,朝廷不会亏待,最后宣布将国安局全体将士的俸禄提高五成。
全场欢声雷动,士兵们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感激的光芒,整齐跪地高呼:“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检阅完毕,弘历看向鄂尔泰,微微点头:“鄂爱卿,传令下去,让国安局所有人按照预定的计划,即刻奔赴全国各县。
朕期待你们的表现!” 鄂尔泰领命,转身面向全体将士,声如洪钟。
“奉陛下旨意,全体将士按照既定计划,即刻启程,奔赴全国各县!务必恪尽职守,不负皇恩!” 军令如山,将士们迅速行动起来,各个方阵有序地朝着不同方向进发,执行各自的任务。
弘历望着远去的队伍,心中满是期待。
这两支新组建的力量,将成为他推行新政的有力臂膀。
在未来的日子里,特勤局与国安局将在明处与暗处,共同守护着大清的安宁,助力他实现心中的宏图霸业。
回宫的路上,弘历的眉头却悄然皱起。
在方才的检阅中,他敏锐察觉到,无论是负责保卫皇室与京城要地的特勤局,还是肩负情报重任的国安局,士兵们手中的火枪样式陈旧落后,与记忆中西方列强军队装备的火枪相比,简直天差地别。
弘历不禁想起在后世所了解到的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军事变革,火枪的不断改良让战争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如今大清军队这般装备现状,若是遭遇外敌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回宫之后,弘历立即宣召兵部尚书傅鼐与工部尚书鄂尔奇进宫议事。
不多时,二人匆匆赶来,跪地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弘历抬了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目光先落在鄂尔奇身上,开口问道:“鄂爱卿,今日《中华日报》发售情况如何?百姓反响怎样?” 鄂尔奇恭敬上前一步,回禀道:“陛下,今日《中华日报》一经发售便备受瞩目。
京城百姓蜂拥购买,首批数千份报纸很快销售一空。
百姓们对报纸上的内容议论纷纷,尤其是陛下提出的炎黄子孙皆是华人、丁银取消等圣言,在民间引起极大反响,百姓们对陛下的圣恩感恩戴德,对新朝新政充满期待。
” 弘历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嗯,看来这报纸推行得很顺利,往后要继续办好,让天下百姓都能知晓朝廷的政策与动向。
” 说罢,弘历脸色一正,看向傅鼐,神色凝重道。
“今日检阅军队,朕发现绝大多数士兵手中大多还是弓箭,火枪数量稀少,相比前朝并无改进。
如今海外局势复杂,若是遭遇外敌入侵,这般武器如何御敌?” 兵部尚书微微皱眉,神色间带着一丝不以为然,拱手说道。
“陛下,虽说如今火枪装备有所不足,但我大清以骑射定天下,弓马娴熟才是我八旗子弟的看家本领。
火枪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昂,而且那些奇技淫巧,我朝工匠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完全掌握。
再者说,真到了战场上,火枪哪有咱们的骑兵冲锋来得直接有效?想要短期内大量装备新式火枪,一来没必要,二来也实在不是容易的事儿。
” 工部尚书则满脸急切,向前一步,恳切地说道。
“陛下,臣深知火枪对于我朝军事力量提升的重要性。
这些年工部一直有心改良火枪,期望能为部队装备更先进的火器。
无奈现有的技术资料严重匮乏,早些年国内太平,火器研发停滞,许多珍贵资料或损毁或流失。
如今西
全场欢声雷动,士兵们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感激的光芒,整齐跪地高呼:“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检阅完毕,弘历看向鄂尔泰,微微点头:“鄂爱卿,传令下去,让国安局所有人按照预定的计划,即刻奔赴全国各县。
朕期待你们的表现!” 鄂尔泰领命,转身面向全体将士,声如洪钟。
“奉陛下旨意,全体将士按照既定计划,即刻启程,奔赴全国各县!务必恪尽职守,不负皇恩!” 军令如山,将士们迅速行动起来,各个方阵有序地朝着不同方向进发,执行各自的任务。
弘历望着远去的队伍,心中满是期待。
这两支新组建的力量,将成为他推行新政的有力臂膀。
在未来的日子里,特勤局与国安局将在明处与暗处,共同守护着大清的安宁,助力他实现心中的宏图霸业。
回宫的路上,弘历的眉头却悄然皱起。
在方才的检阅中,他敏锐察觉到,无论是负责保卫皇室与京城要地的特勤局,还是肩负情报重任的国安局,士兵们手中的火枪样式陈旧落后,与记忆中西方列强军队装备的火枪相比,简直天差地别。
弘历不禁想起在后世所了解到的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军事变革,火枪的不断改良让战争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如今大清军队这般装备现状,若是遭遇外敌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回宫之后,弘历立即宣召兵部尚书傅鼐与工部尚书鄂尔奇进宫议事。
不多时,二人匆匆赶来,跪地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弘历抬了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目光先落在鄂尔奇身上,开口问道:“鄂爱卿,今日《中华日报》发售情况如何?百姓反响怎样?” 鄂尔奇恭敬上前一步,回禀道:“陛下,今日《中华日报》一经发售便备受瞩目。
京城百姓蜂拥购买,首批数千份报纸很快销售一空。
百姓们对报纸上的内容议论纷纷,尤其是陛下提出的炎黄子孙皆是华人、丁银取消等圣言,在民间引起极大反响,百姓们对陛下的圣恩感恩戴德,对新朝新政充满期待。
” 弘历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嗯,看来这报纸推行得很顺利,往后要继续办好,让天下百姓都能知晓朝廷的政策与动向。
” 说罢,弘历脸色一正,看向傅鼐,神色凝重道。
“今日检阅军队,朕发现绝大多数士兵手中大多还是弓箭,火枪数量稀少,相比前朝并无改进。
如今海外局势复杂,若是遭遇外敌入侵,这般武器如何御敌?” 兵部尚书微微皱眉,神色间带着一丝不以为然,拱手说道。
“陛下,虽说如今火枪装备有所不足,但我大清以骑射定天下,弓马娴熟才是我八旗子弟的看家本领。
火枪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昂,而且那些奇技淫巧,我朝工匠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完全掌握。
再者说,真到了战场上,火枪哪有咱们的骑兵冲锋来得直接有效?想要短期内大量装备新式火枪,一来没必要,二来也实在不是容易的事儿。
” 工部尚书则满脸急切,向前一步,恳切地说道。
“陛下,臣深知火枪对于我朝军事力量提升的重要性。
这些年工部一直有心改良火枪,期望能为部队装备更先进的火器。
无奈现有的技术资料严重匮乏,早些年国内太平,火器研发停滞,许多珍贵资料或损毁或流失。
如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