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女工崛起(性别平权)

关灯
    咸阳西市的晨雾里,织机声如碎玉相击,百余名绣娘正踩着木质踏板,在提花机上赶制春服。

    十六岁的苏绣娘突然停手,盯着手中断裂的苎麻线——这种产自吴越的细麻,在秦地织机上总是频繁断线,导致一匹锦缎要返工三次。

     "贱蹄子磨洋工?"监工嬷嬷的竹条抽在机台上,惊飞了梁上的燕雀,"赵王妃的缠枝莲纹要赶在清明前,织坏了仔细你的皮!"苏绣娘捏紧被竹条抽红的手腕,看着嬷嬷腰间挂着的工爵木牌——那是她父亲作为冶铁匠累死在作坊后,被工坊主抢去的功名。

     卯时三刻,百工署的青铜角号响彻全城。

    苏绣娘混在送浆洗的队伍里,悄悄溜进新开的"女红研习所"。

    竹篱内,二十几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女子围在一架漆红木机旁,机身上缠着半幅未完成的斜纹蜀锦,穿综引纬的竹针竟比寻常织机少了三分之二。

     "这是改良后的'提花束综机'。

    "说话的是百工署唯一的女匠师墨雪,她掀开机台暗格,露出底下交错的青铜齿轮,"通过齿轮组控制经线起落,能让复杂纹样的织造效率提升五倍。

    "绣娘们发出惊叹,苏绣娘却注意到齿轮边缘刻着细小的模数标记——这是百工署新推行的标准化零件。

     突然,院外传来砸门声。

    十几个头戴冠冕的贵妇人闯了进来,为首的赵国夫人甩着金镶玉的帕子:"成何体统!女子就该在家相夫教子,抛头露面学什么奇技淫巧?"她的目光落在墨雪腰间的工爵银印上,尖声道:"竟还给卑贱女子封爵?陛下这是要乱了阴阳纲常!" 墨雪按住按剑欲出的女弟子,从机台上取下半幅锦缎:"夫人可知,这匹'错金菱纹锦'用的是西域胡麻混纺技术,一匹能换三石粟米。

    若让大秦女子都学会这手艺,边关将士的冬衣能提前两月制成,百姓也能多换些粮食过冬。

    " 赵国夫人冷笑:"妇人之手能握织机,就能握刀剑?《女诫》有云:'妇者,服也。

    '你们想和男人平起平坐,简直是牝鸡司晨!"她一挥手,身后的仆役竟抬来一架老式织机,"有本事就用这祖传的'三梭织机',若能在半个时辰内织出合格的缎面,我便无话可说。

    " 苏绣娘突然站出来:"我来试试。

    "她褪去绣花鞋,光着脚踩上踏板——这是她在织坊偷偷改良的"赤脚控梭法",能凭脚趾感知踏板力度。

    老旧的木机发出吱呀声,她的手指在经线上翻飞,竟比寻常织工快了一倍。

    当赵国夫人的沙漏流完最后一粒沙时,苏绣娘的缎面上,八瓣梅花纹已清晰浮现。

     "这...这不可能!"赵国夫人的玉簪几乎戳到缎面,"你定是用了妖术!"墨雪却拿起缎面迎向阳光:"夫人看这经纬密度,每寸三十六梭,比官坊织机还多两梭。

    女子不是不能做工,是你们这些贵人不许她们做工。

    " 消息传到咸阳宫时,李岩正在看腹?送来的《女工技艺图》。

    图中详细记录了女子在纺织、刺绣、漆器等领域的创新,其中一幅"多综多蹑织机改良图"上,密密麻麻标满了齿轮替换方案。

    "陛下,旧贵族联合宗正寺,要停办女红研习所。

    "墨雪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带着少见的怒意。

     李岩合上图纸,指尖敲了敲案头的工爵名册:"明日辰时,让宗正卿带《仪礼》来太极殿,寡人要开一场'女工廷辩'。

    "他忽然想起苏绣娘父亲临终前塞给他的血书,那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请陛下让小女读书,她能看懂《考工记》。

    " 太极殿内,宗正卿公孙弘捧着竹简颤声道:"陛下,《仪礼?内则》明言'女子十年不出,学女事',如今让她们抛头露面,甚至参与工爵考核,实乃违背圣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