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铜鼓传音(信息革命)

关灯
    十万大山的雾霭还未散尽,苍梧峒的铜鼓声突然炸响。

    娅青手中的藤编梭子“当啷”落地,那是三长两短的急音——按照百越旧俗,这意味着“山鬼作祟,全族戒备”。

    她抓起腰间的工爵令箭,顺着声音冲向山崖,却见老祭师正对着祖传的青铜鼓疯狂捶打,鼓面的雷纹图腾溅满朱砂。

     “是黑熊群!”巡逻的百越青壮浑身是血,肩头的爪痕深可见骨,“在野牛坡踩了陷阱,现在朝村寨冲过来了!”祭师的骨杖狠狠砸在鼓边,却见铜声闷哑如破瓦,惊起的只有树梢的夜枭。

    娅青突然想起,三日前李岩刚带着秦地工匠改良过山顶的铜鼓站,此刻正朝最高处的“雷音台”狂奔。

     雷音台上,李岩的牛皮靴踩过新铺的青铜传音管道,手中握着刻满音阶的木尺。

    他身后的秦地乐官正在调整铜鼓悬挂的角度,八面青铜鼓用浸过桐油的藤条吊起,每面鼓下方都连着碗口粗的空心铜管,像八只仰天的青铜巨蟒。

     “按‘野兽侵袭’信号!”李岩的木尺敲在最大的铜鼓上,“咚——嗒嗒咚”的三长两短音骤然炸开,声音竟比传统铜鼓清亮三倍,沿着山谷形成连绵回响。

    娅青看见,铜鼓下方的齿轮装置随着震动缓缓转动,将声波导向特定山谷,管道口的羽毛标记正指向野牛坡方向。

     “不可能!”老祭师追上来,骨杖指着铜鼓上的秦隶刻度,“铜鼓是雷神的喉舌,怎可刻上秦人文字?”李岩却递过青铜听筒,筒身刻着百越雷纹与秦地云纹的共生图案:“您听,鼓声里有您熟悉的雷音,却多了能传十里的‘翅膀’。

    ”他指向山腰间的中继站,那里的小铜鼓正自动敲响,像被雷神之手依次点拨。

     青壮们带着弩箭冲上野牛坡时,发现黑熊群已被提前布置的铁蒺藜阵逼进了溶洞。

    峒长瓯雒王握着染血的秦式弩机,盯着山崖上的铜鼓管道发愣——那些曾被他视为“秦人妖术”的铜管,此刻正将安全信号“一长一短”传向各个村寨,余音绕梁间,竟比百越巫舞更精准。

     黄昏时分,各峒的头人聚集在雷音台下。

    李岩掀开覆盖铜鼓的苎麻帘,露出鼓身的“声波密码表”:秦隶标注的“野兽”“商队”“疫病”等词条旁,对应着百越文的图腾符号,每个符号下方都画着齿轮示意图,解释“声波如何借山谷反射”。

     “这是‘雷音三十六调’。

    ”李岩用青铜槌敲击不同铜鼓,音调高低竟能拼出短句,“比如‘三长两短’是野兽,‘两长一短’是商队,若遇暴雨,就敲‘短长短短’——”他忽然指向老祭师,“祭师大人的雷鼓祭舞,步法暗合声波反射路径,我们不过是把雷神的‘舞步’刻在了铜鼓上。

    ” 老祭师的手指划过鼓面的齿轮纹,突然想起三年前,李岩在祭典上看着百越巫舞时,曾用秦地算筹在沙地上画过类似的几何图形。

    此刻铜鼓的震动频率,竟与巫典中“雷音传九峰”的记载分毫不差,只是多了让凡人也能操控的“齿轮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