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太学改制(教育地震)

关灯
    咸阳太学的青铜钟撞碎晨雾时,三百儒生攥着《论语》竹简,在演武场前列成方阵。

    他们峨冠博带间的玉磬叮当作响,却掩不住眼底的惊愕——往日庄严肃穆的太学门前,今日竟竖起三丈高的齿轮状阙楼,阙楼上悬挂的匾额写着"技可进乎道",每个字都泛着青铜淬炼后的冷光。

     "陛下这是要将太学变成铁匠铺?"老博士申公的胡须气得发颤,"以吏为师乃祖宗成法,如今设什么百工科、方术科,简直是......" 他的话音被一阵轰鸣打断。

    八名百工学生推动铁制轮车驶入广场,车上的水力舂米机轰然启动。

    木质叶轮搅动水流,石杵如雷霆般砸向臼中稻谷,转眼间金黄的粟米喷涌而出,惊得广场上的白鸽扑棱棱乱飞。

    李岩负手站在观礼台,袖中手表的金属表带在阳光下划出冷冽的弧线。

     "传公孙弘。

    "他的声音压过机器轰鸣。

     儒生公孙弘穿着崭新的百工署短褐走出,腰间的齿轮徽章还带着锻造的余温。

    三日前他在石渠阁论战中倒戈,今日竟成了百工改制的先锋。

    "启禀陛下,学生已将《墨经》光学原理融入铜镜铸造,这是改良后的'透光镜'。

    "他举起青铜镜对准太阳,镜背上的"大秦永固"四字竟投影在百米外的城墙,字迹清晰得连城楼上的士兵都能辨认。

     演武场炸开锅般骚动起来。

    老博士们踉跄后退,撞翻了身后摆放的竹简。

    李岩却微微眯眼——他注意到公孙弘袖口露出的半幅图纸,那上面的蒸汽动力结构草图,分明是昨夜他在百工署密室绘制的设计稿。

     "文能载道,武能卫道。

    "李岩突然走向演武场中央,随手从儒生方阵中拽出一人,"你,抄书。

    "又指向百工学生队伍,"你,制弩。

    " 日晷的指针移动三寸光阴,抄书儒生面前堆起五卷竹简,墨迹未干;制弩工匠的案头整齐摆着三张劲弩,弓弦震颤犹未平息。

    李岩突然抬手,三支弩箭破空而出,精准钉入三百步外的靶心,箭尾羽翎组成的图案,竟是《孙子兵法》中的八卦阵图。

     "孰轻孰重?"李岩的声音在死寂中回荡。

    他拾起一卷被踩脏的《周礼》,书页间夹着的现代游标卡尺图纸悄然滑落,"你们以为百工是末技?可知道这水力舂米机每日能处理十石稻谷,够三百人吃三日?" 申公突然跪倒:"陛下!此等奇技淫巧,恐乱人心!" "乱的是你们守旧的心。

    "李岩冷笑,命人推出青铜浑天仪。

    齿轮咬合声中,日月星辰按现代轨道运转,当模拟的火星进入特定方位时,浑天仪突然发出蜂鸣,吐出一张刻着"荧惑守心预警"的竹简——这正是他用穿越前记忆校准的天象预测系统。

     人群中传来倒抽冷气声。

    李岩趁机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