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持久战的阳谋
关灯
小
中
大
古之月端坐在前排,双眼紧盯着讲台。
当他看到张教育长稳步走上讲台时, 那肩章上的中将星徽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弟兄们!” 张教育长的声音如洪钟一般,带着浓厚的安徽口音, 在整个房间里回荡,震得房梁都嗡嗡作响。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叶参座来给大家讲解《持久战》, 讲讲我们中国人如何将那些可恶的鬼子拖死、耗死、困死!” 张教育长的话语充满激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
紧接着,叶参座缓缓踱步到台前。
他身材高大,气宇轩昂,操着一口抑扬顿挫的粤语腔,开始了他的演讲。
“诸君,倭国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快刀,而我们中国则恰似一块坚硬的顽石。
快刀去砍石头,起初的几刀或许会让人觉得惊心动魄, 但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地砍, 那把快刀终究会因为过度使用而卷刃,而石头却依然稳如泰山,岿然不动。
” 叶参座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重地敲在人们的心上。
他继续说道:“倭国的优势在于他们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然而,他们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突然,叶参座提高了声调,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耳边炸响, “他们没有战略纵深!没有足够的兵员!更没有打持久战的国力!” 这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台下的听众们如梦初醒,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古之月紧紧地握住座椅扶手,心中暗自默念着: “没有战略纵深……”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家乡的景象, 那纵横交错的水网稻田,蜿蜒流淌的运河, 以及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这些地方,对于那些鬼子的坦克来说,简直就是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
“诸君请看!” 叶参座猛地展开一幅地图,声音洪亮地说道, “倭国若想速战速决,就必须迅速拿下武汉和广州,这样才能切断我们的国际补给线。
然而,我们呢?” 他的手指如同灵动的舞者,轻盈地划过地图上那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 “我们有四川的天府之国,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我们有云南的十万大山,山高林密,易守难攻; 我们还有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势险要,固若金汤。
鬼子每攻占一座城市,就需要分兵把守, 这就好比是蚂蟥吸血,吸得越多,它的身子就会越沉重!” 就在这时,赵学军那带着浓浓东北口音的话语突然从后排传来, 如同一颗炸弹在人群中炸开: “那咱就跟鬼子打游击, 今儿个摸掉他一个据点,明儿个端了他一个炮楼,让那些小鬼子天天都睡不踏实!” 他的话音刚落,学员们立刻哄堂大笑起来, 但这笑声中却充满了一股豪迈的血气。
叶参座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接着说道: “倭国的战争机器究竟是依靠什么来维持运转的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石油、钢铁和橡胶。
然而,我们中国虽然相对贫穷,但这些资源却是倭国所极度匮乏的! 他们不得不从美国购买废铁,从南洋运输石油,以满足其战争需求。
” 说到这里,叶参座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 他的目光扫视着在场的众人,继续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应该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我们要炸毁他们的后勤运输线,烧毁他们的仓库, 让他们的飞机因为没有燃油而无法起飞, 让他们的坦克因为缺乏弹药而无法行驶。
这样一来,看他们还如何嚣张跋扈!” 古之月听着叶参座的话,不禁感到手心微微出汗。
他的思绪突然被拉回到淞沪会战撤退时的情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时沿途的百姓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军队送水送饭。
那些担架队里,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年仅十二三岁的孩子。
这些普通民众展现出的爱国热情和团结精神,让古之月深受感动。
“所以,诸位!” 叶参座的粤语突然高亢起来,仿佛要冲破屋顶, “这场战争,倭国必定会失败,而中国必定会取得胜利! 这并非仅仅依靠某一个人或者某一支军队的力量, 而是依靠我们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的脊梁!” 最后,叶参座的拳头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砸在讲台上, 发出“砰”的一声巨响,连地图都被震得跳动了一下。
礼堂里死一般寂静,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古之月站起身,看见张教育长站在台侧,眼角闪着泪光。
这个曾经在淞沪战场上杀红了眼的将军,此刻像个孩子似的拼命鼓掌,安徽口音哽咽: "说得好!说得他娘的太好了!" 散场时,徐天亮拍着古之月的肩膀,金陵话里带着少见的郑重: "兄弟,咱得把这道理讲给更多人听。
只要中国人的骨头不软,鬼子就别想让咱低头!" 古之月点点头,苏北话斩钉截铁: "对!明天咱就带着学员们练野外生存,练伏击战术, 等鬼子再进攻的时候,咱就跟他们死磕到底!" 军校的操场上,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
古之月看见学员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争论着《持久战》里的战术, 赵学军的东北话和李继宗的粤语此起彼伏。
他知道,今晚的油灯下,会有无数本《持久战》被翻得卷边,会有无数热血在年轻的胸膛里沸腾。
而明天的训练场上,将会响起更响亮的口号, 更坚定的步伐—— 因为他们终于明白,这场战争的胜利,不在一时一地的得失, 而在永不屈服的民心,在绵延不绝的抗争。
喜欢百年家族:百战求生请大家收藏:()百年家族:百战求生
当他看到张教育长稳步走上讲台时, 那肩章上的中将星徽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弟兄们!” 张教育长的声音如洪钟一般,带着浓厚的安徽口音, 在整个房间里回荡,震得房梁都嗡嗡作响。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叶参座来给大家讲解《持久战》, 讲讲我们中国人如何将那些可恶的鬼子拖死、耗死、困死!” 张教育长的话语充满激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
紧接着,叶参座缓缓踱步到台前。
他身材高大,气宇轩昂,操着一口抑扬顿挫的粤语腔,开始了他的演讲。
“诸君,倭国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快刀,而我们中国则恰似一块坚硬的顽石。
快刀去砍石头,起初的几刀或许会让人觉得惊心动魄, 但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地砍, 那把快刀终究会因为过度使用而卷刃,而石头却依然稳如泰山,岿然不动。
” 叶参座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重地敲在人们的心上。
他继续说道:“倭国的优势在于他们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然而,他们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突然,叶参座提高了声调,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耳边炸响, “他们没有战略纵深!没有足够的兵员!更没有打持久战的国力!” 这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台下的听众们如梦初醒,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古之月紧紧地握住座椅扶手,心中暗自默念着: “没有战略纵深……”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家乡的景象, 那纵横交错的水网稻田,蜿蜒流淌的运河, 以及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这些地方,对于那些鬼子的坦克来说,简直就是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
“诸君请看!” 叶参座猛地展开一幅地图,声音洪亮地说道, “倭国若想速战速决,就必须迅速拿下武汉和广州,这样才能切断我们的国际补给线。
然而,我们呢?” 他的手指如同灵动的舞者,轻盈地划过地图上那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 “我们有四川的天府之国,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我们有云南的十万大山,山高林密,易守难攻; 我们还有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势险要,固若金汤。
鬼子每攻占一座城市,就需要分兵把守, 这就好比是蚂蟥吸血,吸得越多,它的身子就会越沉重!” 就在这时,赵学军那带着浓浓东北口音的话语突然从后排传来, 如同一颗炸弹在人群中炸开: “那咱就跟鬼子打游击, 今儿个摸掉他一个据点,明儿个端了他一个炮楼,让那些小鬼子天天都睡不踏实!” 他的话音刚落,学员们立刻哄堂大笑起来, 但这笑声中却充满了一股豪迈的血气。
叶参座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接着说道: “倭国的战争机器究竟是依靠什么来维持运转的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石油、钢铁和橡胶。
然而,我们中国虽然相对贫穷,但这些资源却是倭国所极度匮乏的! 他们不得不从美国购买废铁,从南洋运输石油,以满足其战争需求。
” 说到这里,叶参座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 他的目光扫视着在场的众人,继续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应该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我们要炸毁他们的后勤运输线,烧毁他们的仓库, 让他们的飞机因为没有燃油而无法起飞, 让他们的坦克因为缺乏弹药而无法行驶。
这样一来,看他们还如何嚣张跋扈!” 古之月听着叶参座的话,不禁感到手心微微出汗。
他的思绪突然被拉回到淞沪会战撤退时的情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时沿途的百姓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军队送水送饭。
那些担架队里,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年仅十二三岁的孩子。
这些普通民众展现出的爱国热情和团结精神,让古之月深受感动。
“所以,诸位!” 叶参座的粤语突然高亢起来,仿佛要冲破屋顶, “这场战争,倭国必定会失败,而中国必定会取得胜利! 这并非仅仅依靠某一个人或者某一支军队的力量, 而是依靠我们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的脊梁!” 最后,叶参座的拳头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砸在讲台上, 发出“砰”的一声巨响,连地图都被震得跳动了一下。
礼堂里死一般寂静,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古之月站起身,看见张教育长站在台侧,眼角闪着泪光。
这个曾经在淞沪战场上杀红了眼的将军,此刻像个孩子似的拼命鼓掌,安徽口音哽咽: "说得好!说得他娘的太好了!" 散场时,徐天亮拍着古之月的肩膀,金陵话里带着少见的郑重: "兄弟,咱得把这道理讲给更多人听。
只要中国人的骨头不软,鬼子就别想让咱低头!" 古之月点点头,苏北话斩钉截铁: "对!明天咱就带着学员们练野外生存,练伏击战术, 等鬼子再进攻的时候,咱就跟他们死磕到底!" 军校的操场上,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
古之月看见学员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争论着《持久战》里的战术, 赵学军的东北话和李继宗的粤语此起彼伏。
他知道,今晚的油灯下,会有无数本《持久战》被翻得卷边,会有无数热血在年轻的胸膛里沸腾。
而明天的训练场上,将会响起更响亮的口号, 更坚定的步伐—— 因为他们终于明白,这场战争的胜利,不在一时一地的得失, 而在永不屈服的民心,在绵延不绝的抗争。
喜欢百年家族:百战求生请大家收藏:()百年家族:百战求生